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演义》——反映法家路线胜利的一面镜子
(0 次评价)5676 人阅读0 次下载
王平劝告 , 一意孤行 , 失了街亭 , 造成全军失利时 , 诸葛亮虽然探怀惋惜 , 仍按军法下令处 斩 。 蒋碗极力恳求收回军令 , 诸葛亮流泪回答 :“兵交方 始 , 若复废法 , 何以讨贼矣?合当斩 之 。 ” 然后请求贬官三等 , 以责罚,自己知人不明之过 , 并号召部将 “有远虑 、 于国者 , 但勤 攻吾之缺 , 责吾之短 ” (九十六回) 。 孙策征江东 ,“不许一人 掳掠 , 鸡 犬不惊 ., 俘虏 “不愿为军者, 给赏归农 ”, 收到 “人民皆悦.,“无不仰 颂 ”,“灌声遍野” 的成效(十 五回) 。 周瑜在赤壁战前 , 也郑重宣布 :“ 王法无亲 ”,“不得扰民。 赏劳罚罪 , 并 不 1 拘 纵 。 ” 使老将程晋拜服周瑜 “ 动止有法 ”, 改变 “托病不出” 的错误态度 ,“亲 诣行 营 谢 罪 ” (四十四回) 。 这些生动的故事 , 都形象地说明 , 法家 “所以能制胜天 下者 , 用 」 法明 也 ” (九十六回诸葛亮语) , 这样一条古代军事斗争的真理 。 象刘表这样的军事家 , 部将蔡 姻 “不听 良策 , 以致大败 , 按军法当斩 ”, 刘表却以 “新娶其妹, 不肯加刑 ” (第七回) ; 又不听蒯良之计 , 不肯 “舍 一无谋黄祖而取江东 ”, 认为 “心腹之交, 舍之不义 ” (第八 回) , 这种 “ 以礼治军 ” 的路线 , 当然只能贻误军机 , 招至败亡 。 然而 , 在造成一定 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几的物质基 础上 , 法家军事路线克敌制胜的主观能动 作用 , 更突出地表现在战略决策和 战役指挥方面 。 《三 国演义》以绘声绘色之笔 , 大量地描 写 了法家战略决策和战役指挥的智 慧 。 小说在描写曹操统一北方的头绪纷繁的军事活动中 , ’ 始终贯穿着一条从统一中国的全局出发的主线 . 表现曹操集团在任何情况下 , 都不忘袁绍这 个主攻 目标 ; 但又能从实际 出发 , 采取联合多数 , 孤立少数 , 各个击破的策略 , 有步骤地向 着消灭 袁绍 的既定目标前进 。 而袁 绍 、 袁术兄弟 , 今日征此 , 明日伐彼 , 没有统一的战略部 署 , 徒有百万之众 , 失败是必然 的 。 这个战略决策 问题 , 实质上是政治路线对军事斗争的统 帅作用 问题 。 《三 国演义》能从这一点着眼描写军事斗争 , 确实是它 的高明之处 。 在战役指 挥上 ,“ 知己知彼 , 百战不殆 ”,“避其锐气, 攻其惰归 ”,“攻其无备, 出其不意 ”, · 一 这些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军事 思想 , 都相 当生动地体现在 《三国演义》的艺术形象和故 事情节之中 。 大的战役 , 如官渡之战 , 赤壁之战 , 都是由于指挥正确而以弱胜强的极 好例 证 。 彝 陵之战也是如此 。 年轻资浅的东吴都督陆逊 , 面对刘备 “连胜十余阵, 锐气正盛 ”, 下令坚守不出 , 即使遭到 自己部属 的纷纷非议 , 也不改变这一指挥决心 。 等到 “蜀兵懈怠, 不复提防 ”, 自己又做好准备时 , 才大举进攻 , 结果是 “火烧连 营七百里 ”, 打得在战略决 策和战役指挥上都已犯 了严重错误的刘备全军覆没 , 只好 “ 白帝城托孤 ” (八十 三至八十五 回) 。 组织路线是政治路线和 军事路线 的产物和保证 。“ 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 两个对立的路 线 : 一个是 ‘任 人唯贤 , 的路线 , 一 个是 ‘任人 唯亲 , 的路线 。 前 者是正派的路线 , 后者是 不正派 的路线 。 ” 《三 国演义》在描写军 事斗争 中 , 也相当着重地反映了儒法这两条组织路 线的优劣胜败 。 关羽 “温酒斩华雄”, 袁绍 、 袁术兄弟的态度是 : “ 使一 弓手出战 , 必被华 一 8 0 一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26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5 01:07 , Processed in 0.69776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