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三国演义》——反映法家路线胜利的一面镜子
(0 次评价)5674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 、、 ‘军事提 政洽的继续 ”。 三 国时期儒法两条政治路线的斗争 , 主要是采取打仗的形式 。 在一定的意义上讲 , 《三国演义》就是一部写战争的小说 。 《三 国演义》写军事斗争的智慧 写得好 , 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 。 然而 . 这种智慧是哪家的智慧呢?追根究底 , 《三 国演义》 写 的是法 家军事路线战胜儒家军事路线的智慧 。 经济实力的对比如何 , 这是交战双方胜负的一个重要物 质条件 。 在三国时代 ,, 主要地就 是一个粮食问题 。 这个古老的问题 , 至今仍然是军事和经 济中居于首要地位 的物 质 基础 问 题 。 《三国演义》在这个问题生 , 虽然着墨不多 , 还是写 出了儒法两条路线 的区别 。 儒家军 事家好似也懂得粮食的重要 , 其实并未真懂 。 法家军事家不但在战场上就这个问题作了许多 克敌制胜 的精采文章 , 如 “劫乌巢孟 德烧粮 ” (三十回) 等 。 曹操甚至把保存粮仓作为宽待 战俘的依据 , 如他削平张鲁这个山头 , 取得汉中时 , 由于张鲁没有焚毁粮仓 , 就 给以宽待 (六十七回) 。 他们的远见更表现在实行 “屯田” 政策上 。 《三国演义》以肯定的态度 , 写到 曹操平定辽东以后 , 马上 “ 分兵屯田 , 以候调用 ” (三十四回) , 诸葛亮 出祁山 , 也是 “屯 扭于 渭滨 ”,“令蜀 兵与魏民相杂种田 , 军一 分 , 民二分 , 并不侵犯 ” (一百O三回) 。 这 种 “ 屯田 ”, 正是继承先秦法 家所提倡的耕战政策的主要措施 。 而儒家军事家袁绍 、 袁术之 流 , 却只知 “重敛于 民”, 结果是 “ 民皆怨之 ” (三十一 回) , 为 他们的垮 台准备了条件 。 对比之下 , 高低优劣 , 一目了然 。 战争又是两军政治 、 军事素质的对 比 。 《三 国演义》以较多的篇幅写了法 家 “ 以法治 军 , 所取得的成果 , 在各次战争中穿插 了许多 “ 以法治 军 ” 的生动故事 。 曹操以法治军 的思 想 , 在小说中有一定程度的表现 。 如伐张绣时 , 他 曾经严令 :“凡过麦 田 , 但 有践踏者 , 并 皆斩首 ”, 所以曹军 “ 经过麦田 , 皆下马以手扶麦 , 递相传送而过 , 并不敢践踏 冲 。 他自己 的坐骑惊踏麦田 , 就 “割发权代 首 ” 以服 “ 究刑 ”, 使 “三 军惊然, 无不擦遵 军令 ” (十七 回) 。 讨袁绍 时 , 他号令三军 “ 如有下乡杀人家鸡犬者 , 如杀人之罪 ”, 得到 “军 民震服 ” 的效果 (三十一 回) 。 他的嫡系夏侯悼所部 ,“下乡劫掠 民家 ”, 于禁 “将本部 军于路剿杀 (悼部) , 安抚乡民 ” 。 停部诬告 于禁谋反 。 他查 明实情之后 , 重赏于禁 ,“ 责夏侯谆治兵不 严之过 ” (十六回) 。 当他派儿 子曹彰北伐乌桓时 ,“临行戒之 曰 : ‘ 居家为父子 , 受事为 君臣 。 法不拘情 , 尔宜深戒 ’。 ” 使曹彰 “身先 战阵 , 直杀至桑乾 , 北方 皆平 ” (七 十二 回) 。 尽管作者对曹操 “割发代首” 之 类的行为加以嘲讽 , 但毕竟 没有掩盖事实本身 。 诸葛 亮治军法纪严 明 , 在小说中也有许多动人的描写 。 马诬是出过一些正确主意 、 深为诸葛亮赏 识爱惜的部属 。 所以刘备临终时才特别嘱咐诸葛亮 , 马谈 “言过其实, 不可大用 ”。 当马谈不听 一 一 7 9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26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4 18:18 , Processed in 0.50444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