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目的也是很清楚的
。
刘备无论对孙吴的
战或是和
,
最终都是服从于打击曹魏这个根
本目标的
。
综上所述
,
既然刘备东征并不背离北伐
中原的战略目标
,
而且在三足鼎立的形势下
,
东征只可能延迟吴蜀联盟的恢复而不会导致
它的彻底瓦解
,
那么
,
刘备在战略根据地与
吴蜀联盟二者一时不可得兼的特殊情况下发
动东征
,
从根本上并不违背联吴拒曹的战略
原则
。
三
刘备夺回荆州的可能
性也是存在的
蜀汉夺回荆州不但是必要的
,
而且在当
时也是可能成功的
。
刘备并非不顾客观条件
的~味蛮干
,
而是具备有夺回荆州的基本条
件和一些有利因素的
。
第一
,
在军事上当时蜀汉有足够的力量
夺回荆州
。
虽然关羽在荆州的失败使蜀汉损
失了一部分兵力
,
但蜀军的主力并未受到影
响
,
荆州部队的相当大一部分早
已先后 随
刘备
、
诸葛亮入川
,
加上收编刘璋的部队
,
易军总兵力估计达十五
、
六万以上
。
( 据杨东
梁《夷睦之战确系以少胜多》载《北京师院学报》
19 8。年第2
期)刘备投入东征的兵力虽然史籍
记载有出入
,
一说四万
,
一说八万
,
但从孙
吴在夷陵之战中以少胜多的传统说法来看
,
肠军在战场中的兵力是占有优势的
。
第二
,
在政治上当时蜀汉国内的局势也
是比较稚定的
。
刘备在取得益州之后
,
一方
面依靠过去转战中原的旧 日文武和随同入川
的荆楚群士
,
同时又对刘璋旧部和益州人士
加以笼络
,
在经济上不触动他们的利益
,
在
政治上则吸收他们参加到蜀汉政权内部来
,
争取他们的合作以消除反对因素
。
刘备称帝
以前
,
“群下上书
者八 百 余人
”
,
(
《蜀
书
·
先主传》)参加劝进的有许多都是刘璋旧
部和益州人士
,
说明这些人的大多数是愿意
和娜汉玻权合作的
。
特别是在刘备与曹操争
夺汉中的过程中
,
益州人士曾予以大力支持
,
提出
“方今之
事
,
男子当战
,
女子当运
”
,
(
《蜀书
·
七洪传》)而汉中的夺取又进一步
稳定了蜀汉政权
,
并且此时蜀汉境内少数民
族部落与蜀汉政权基本上是相安无事
。
因此
,
东征之前蜀汉的后方是比较巩固的
。
第三
,
在人心的向背方面
,
蜀汉占有优
势
,
刘备在荆州颇得人心
。
从建安六年(公元
2 0
1年)刘备以客军身份来到荆州
,
到建安二
十四年(公元2 1
9年)关羽被杀
,
孙吴夺 去 荆
州
,
刘备集团在荆州的活动长达十八年之久
。
由于刘备
“既帝室之
青
,
信义著于四海
,
总揽
英雄
,
思贤如渴
”,
(
《蜀书
·
诸葛亮传》)
有较大的号召力
,
因此
,
客居荆州之初
,
就
出现了
“荆州豪杰归先主者
日益多
”
(
《蜀
书
·
先主传》)的局面
,
甚至引起刘表的猜疑
。
曹操进攻荆州时
,
刘备
“
自新野奔江南也
,
荆楚群士从之如云
”
。
(
《通鉴》卷六 十 七 )
刘琼投降曹操后
,
“珠左右及
荆州人多归备
比到当阳
,
众十余万人
”。
(
《通鉴》卷六
十五)在曹操追军逼近的危急关头
,
刘备坚
持不弃众先逃
,
“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
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则情感三军
,
恋赴
义之士
,
则甘与同败
”
( 同上)
。
刘备虽然
一时战败
,
但在荆州的威望却空前提高
。
孙
刘联军大破曹操之后
,
原来被迫降 曹的荆
州吏士
,
“
多叛来投备
”
。
(
《蜀
书
·
先主
传
》注引《江表传》〕后来关羽镇守荆州,
也
是
“恩信大行”。
(
《通鉴》卷六 十 八 )
应该说
刘备集团在荆州是有相当的政治影响和群众
基础的
。
在蜀汉方面
,
由于刘备打着为关羽
复仇的旗号举行东征
,
师出有名
,
可以激励
军心
,
特别是蜀汉军队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
荆州
,
参加东征的一些重要将领如大都督冯
习
、
前部督张南等都属荆州籍
,
对于他们来
说还有收复故土的意义
,
必然是同仇敌汽
,
士气高昂
。
第四
,
在外援方面
,
刘备东征还得到荆
州境内少数民族的直接支援
。
由于孙吴政权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