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徐庶 与姜维 的去 留论《
三国演义》
的价值 取 向
徐
涛
郭 俊
(湖
北大
学
2004级
古
代文
学专
业
研
究
生 湖
北 武
汉 430000;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
要: 《
三国演义》
的价值取向一直以来存在很多说
法。
许多学者认为罗贯中
创作的目
的是“
拥刘反曹”
,
是在维
持一种“
一性天下”
的封建政治思想。
本文通过《
三国演义》
中
对徐庶与姜维的去留情节的艺术化处理,
说明《
三国演义》
作
者罗贯中的价值取向完全是以封建伦理道德为尺度的。
关钮词: 《
三国演义》 徐庶
姜维
价值取向
在《
三国
演义
》
的
刻画中,
徐庶与
姜维对于蜀国
的
建立
与强大,
其政治作用不容忽视。
前者出
现于刘备创业维艰之
端,
后者处于蜀国大势已去之末,
二人在人格上都体现出一
种孤寂而悲壮的美。金人瑞在《
三国志演义序》
中日:“
据实
指陈,
非属臆造,
堪与经史相表里。”
但是依照《
三国志》
及
《
三国志注》
,
二人无论是政治上还是人格上都远没有《
三国
演义》
中渲染的那般令人钦佩。《
三国演义》
中此二人的事
迹,
与史实出人最大的莫过于去留问题,
经过作者的“
再创
作”
几乎成了两个全新的故事。关于《
三国演义》
的价值判
断,
一度“
拥刘反曹”
的政治取向几乎成为定论。
徐庶与姜维
政治贡献既然平平,
罗贯中何以颇费笔墨为二人“
再创作”
,
尤其是在跟政治无关的去留问题上? 这不能不对 《
三国演
义》
的价值取向
进行思考。
.
依据《
三国志》
及《
三国志注》
,
徐庶离开蜀国的始末记
载如下 :
“
俄而表卒,
琼闻曹公来征,
遣使请降。
先主在樊闻
之,
率其众南行,
亮与徐庶并从,
为曹公所追破,
获庶母。庶
辞先主而指其心日: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
以此方寸
之地也。
今已失老母,
方寸乱矣。
无益于事,
请从此别。
遂诣
曹公。”
这段描写,
由于情节描写过于简单,
对话内容也十分有
限,
对于徐庶的离开仅能从字面上理解为他担心母亲的生
命安危,
不得不走。至于帮刘备匡扶天下的雄心壮志,
暂时
无心顾及。有关其投奔曹操的心理斗争过程以及之后在曹
营的状况,
不得而知。因而,
根据这一记载,
既不能判断徐
庶对刘备是否忠心难舍,
完全事出有因才忍痛离去;也不
能妄下结论,
认为他是借此窘境而弃弱投强另攀高枝。唯
一能肯定的是,
徐庶离去的直接原因是他的母亲。而且在
他离开之前,
诸葛亮已经开始跟随刘备了。作为一名智慧
4 6
尚在同列之下的谋士,
其去留对于蜀国的安危存亡,
意义其
实并不太大。
而在《
三国演义》
中,
徐庶在诸葛亮尚未出山之前,
就化
名“
单福”
辅佐刘备。
他屡出奇策,
大败曹仁,
轻易夺得樊城,
为刘汉势力打下了一点微薄的基础。
对于蜀国的建立,
可以
说曾立下汗马功劳。尤其是在他识破曹仁的“
八门金锁阵”
后,
声名远扬,
连曹操都十分惊讶他的才干,
想要收为己用。
为
将他
从刘备身边挖走,
曹操甚至
听从程显之计,
使用了
下
三滥的手法,
挟持徐庶之母并赚得其笔迹,
要求徐庶归顺。
徐庶虽对刘备十分不舍,
无奈老母危在旦夕,只
好忍痛离
去,
临行前向刘备推荐卧龙诸葛亮,
并亲自前往劝说亮辅佐
刘备。可谓竭忠尽孝,
身无半点瑕疵。
《
三国志》
中对姜维投靠蜀国记载如下:
“
建兴六年,
承相诸葛亮军向祁山,
时天水太守适
出案行,
维及功曹梁绪、
主簿尹赏、
主记梁虔等从行,
太守闻
蜀军垂至,
而诸县响应,
疑维等皆有异心,
于是夜亡保上邦。
维等觉太守去,
追迟,
至城门,
城门已闭,
不纳。
维等相率还
冀,
冀亦不人维。维等乃俱诣诸葛亮。”
由
这段史料可知,
姜维离开魏国归顺蜀国,
乃是遭人猜
疑被弃走投无路而不得不如此。
虽然后来在蜀国,
他屡建战
功,
又深得诸葛亮等人的赏识而一直位居上将,
被人评价为
“
一时之仪表”
,
但当年背魏投蜀的行为也被曾被人严词谴
责过。古人孙盛评价日:“
夫士虽百行,
操业万殊,
至于忠孝
节义,
百行之冠冕也。姜维策名魏室,
而外奔蜀朝,
违君循
利,
不可谓忠;捐亲苟免,
不可谓孝;害加旧
邦,
不可谓义;败
不死难,
不可谓节;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御辱之任而
致敌丧受,
于夫智勇,
莫可云也。
凡斯六种,
维无一焉。
”
可说
对姜维的行为极为不齿。
而在《
三国演义》
第九十三回的描述中完全是另一种景
象:在天水一战中,
诸葛亮的计谋几次三番被姜维识破,
以
致损兵折将狼狈不堪;而赵云在与之单打独斗之时,
对其枪
法也是暗自
赞叹不已。
对于这样一位文武兼备的人才,
诸葛
亮极想收为己用,
于是设计谎称要攻打冀县。
姜维想到自己
的
母亲尚留在冀县,
带兵前往解救。诸葛亮在此之时,
使计
令姜维众叛亲离,
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
然后乘势劝说姜维
归降。
姜维见诸葛亮又待人宽厚足智多谋,
想到刘备又是仁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