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论《三国演义》的主题
(0 次评价)4297 人阅读0 次下载
作者 、 成书年代 、 版本源 流或者艺术手法 、 结构特点等方面着眼 , 都是可以的 因此 , 一些同志首先探讨它的主题 , 也是无可非议 的 , 这同创作中的 “ 主题先行 ” 完全是两码 事 。 我们之所以重视主题研究 , 是 因为一部 杰出的作品 , 其激动人心 、 历久不衰的魅 力 , 虽然取决于许多因素 , 但主要地却是来 自它的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 拿《三 国演 义》来说 , 论情节的曲折离奇 , 它 不及公案 小说论厮杀场面和人物武艺的描写 , 它也 比不上新旧武侠小说 。 但是 , 它却经受往了 漫长的历史考验 , 一直为广大人 民群众喜闻 乐见 , 在文学史上占有比公案 、 武侠小说重 要得多的地位 。 其根本原因 , 就在于 它通过 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 , 表现出 博大深厚的思想内容 。 在这里 , 主题思想起 了关键的作用 。 我们重视主题研究 , 只是为了更好地把 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 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 想内容决不是说主题就是作品的一切 , 主 题研究就可以代替对其他问题的研究 , 更不 是说只要有了好 的主题 , 作品就一定会成 功 。 创作是 一种极为复杂的精神劳动 , 影响 作品成败的因素很多 , 人物 、 情节 、 语言 、 结构等都很重要 。 在真正的艺术家笔下 , 这 些要素总是水乳交融的 。 唐搜 同志说得好 “ 主题需要从题材产生 , 但又 反过来使题材 趋于完整好比灵魂需要依附于肉体 , 但又 反过来指导肉体 , 使肉体成为一个有机的生 命一样 。” 《 创作漫谈 · 理乱麻》综观几 年来的 《三 国演义》研究 , 我们可以看到这 样几点 第一 , 据我粗略统计 , 从一九七七年到 一九八四年底 , 全国各报刊发表的《三国演 义》研究文章共计三百篇左右 , 专论主题者 不过二十篇左右 , 仅 占总数的十五分之 一 , 可见学术界同行们并没有一窝蜂地 围绕主题 问题兜圈子 。 第二 , 对 《三国演义》主题进行过探讨 的同志并没有在这一点上止步不前 , 他们也 认真地研究了作品的人物形象 、 艺术特色以 及毛评的得失等问题 , 从而使研究范围逐步 有所扩大 。 第三 , 目前提出的各种观点 , 并不 是 以 往各种意见的简单重复 , 而是在新的基础上 有更深入的开掘 。 同时 , 这些观点并不是彼 此对立 , 互 不相容的 , 而是各有侧重 , 互相 补充的 。 它们为更加全面 、 更加准确地概括 《三 国演义》的主题提供了基础 。 第四 , 更重要的是 , 对主题的探讨和争 论不仅没有妨碍整个研究 , 而且激发了人们 的研究热情 , 开拓了人们的思维空间 , 对整 个研究工作的深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当然 , 应当承认 , 在对主题的探讨中 , 确实也有不足之处有的同志由于对 “主题 思想 ” 这一概念的理解不同 , 从而导致归纳 主题的方法不同 有的同志则偏执一端这 就是下面要谈到的— 对现有各说的评价 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 , 首先必须确定 两个前提即主题的概念和版本问题 。 简言 之 , 主题乃是作者通过作品内容所表达的基 本看法和主张 。 因此 , 我们对主题的概括要 提挚作品的全局 , 又要反映作者的思想 。 有了 关于主题的统一的概念 , 在归纳主题时还得 有统一的版本 。 这个统一的版本 , 应是学术 界公认为最接近罗贯中原作的嘉靖本《三 国 志通俗演义》简称 “ 嘉靖本 ” , 而不是 经过毛宗岗评改的《 三国演义》简称 “毛 本 ” 否则难免方柄圆凿 , 格格不入 。 现将几年来有关三 国演义》主题的各 种观点略加评述 “ 歌颂理想英雄 ” 说 。 这种观点抓住了 三 国演义 》塑造人物的基本原 则 , 因而抓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9 16:33 , Processed in 0.51535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