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论《三国演义》的主题
(0 次评价)4307 人阅读0 次下载
住了它的思想内容的主要方面 , 值得我们重 视 。 遗憾的是 , 学术界对这一观点至今注意 不够 ‘ 同时 , 持此观点的同志对它的阐发尚 欠深入 , 、 对《 三国演义》艺术地加以再现的 从汉末致乱到三 国归晋这“情节主线也未涉 及 , 这不能不说是其不 足之处 。 “ 赞美智慧 丛 说 。 此说抓住了 《 三 国演 义 》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 , 但是 , 这一 方面还不是全书的中心 , 也难以统率黄巾起 义 、 鞭打督邮 、 董卓之乱 、 袁绍磐 河战公 孙 、 孙坚跨江击刘表 、 李榷郭把犯长安 、 孙 策大战太史慈 、 关羽千里走单骑 、 陆逊火烧 连营等一系列重要情节 。 所以 , 此说不足以 概括全书的主题 。 “ 天下归一 ” 说 。 “ 此说抓住了 《 三 国演 义》的情节主线 , 揭示了罗贯中通过一系列 曲折复杂的历史事件所表现出来的向往 “天 下归 一 ” 的思想 , 因而触及到《演义》主题 思想的核心 , 比较引人注 目 。 它的不足之处 是 , 对于作者在人物塑造这个重要方面所表 现的观点和倾向注意不够 。 因此 , 用它无法 解释为什么积极进行统一战争的曹操在书 中却往往遭到鞭抠 洲如某 让这种观点与 。 歌 领理想英雄 ” 说互相补充 , 那就比 较全面 了 有的同志提出的 “ 分合说 ”“ 合久必 分 , 分久必合 ” , 其基本内涵与 “天 下归 一 ” 说一致 , 但不及 “天 下归一愁说准确 。 这是因为第一 , 此说立 论 的基础是毛本 《三 国演义》开头的第一句 “ 话说天 下大 势 , 分久必合 , 合久必 分 ” , 而嘉靖本 《三 国志通俗演义》却根本设有这句话 第二 , ‘ 《演义》 虽然表现了汉末由 “合” 到 “ 分 ” 的过程 , 但这种 “ 分 ” 并不反映 ‘ 作 者的愿 望 , 恰恰相反 , 作者对这一段动乱的历史是 痛心疾首的 。 作者倾注笔墨重点描写的倒是 由 “分” 到 邢合” 的过程 , 也就是 “天 下归 一气的过程 。 这与其表述为 “分 合 ” 说 , 毋 宁表述为 “天 下归一 ” 说 。 一 “讴 歌封建贤才 ” 说 。 此说从《三国演 义》的真正主角是诸葛亮这从认识出发 , 论 述颇见新意 。 但从本质上看 , 它与 “歌颂理 想英雄 ” 说是相通的 , 而其思 想容量却比后 者少 一些 。 所以 , 此说也不足以概括全书的 主题 。 “悲 剧 ” 说 。 此说论述相当精采 , · 在首 届哎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上引起了热烈的 争鸣 , 应当承认 , 罗贯中确实是把曹操和刘 合作为一组对立的形象 , 作为 “奸 臣 ” 与 “仁 君 ” 的典型代表来刻画的 , 表现了拥刘 反曹的思想倾向 。 但是 , 把魏胜蜀败的结局视 为全书内容的总结 , 并得出这样的结论— “对封 建政治生活起支配作用的力量 , 不是 正义 , 而是邪恶不是道德 护 而是权诈, , 《 三 国演义》所描写的不仅是蜀汉集团的悲 剧 , 而且也是 我们民族的悲剧 ” , 这只是论 者的主观感受这种感受有其深刻之处 , 而非作者的主导思想罗贯中虽然为蜀汉的 灭亡而惋惜 , 但对率兵灭蜀的魏国大将邓艾 却热情地赋诗赞美厂 当年邓艾袭西川 , 曾把阴平石径穿 越岭雄兵齐贯索 , 、 临岩大将自披毡 。 五丁破路应难及 , 三 国论功合让先 。 汉柞将终须换主 , 直饶山向上摩天 而且在写到邓艾死后 , 又云 “史官因邓艾 盖世之功 , 乃有庙赞诗一首日 ‘,·一功 成 自被害 , 魂绕汉 江 云 。’ ” 《三 国志通俗演 义》卷二十四悼惜之情 , 溢于言表 。 这哪 里象是描写 “邪 恶 ” 战胜 “正义“ 的悲剧 呢 因此 , 用 “ 悲剧 ” 说来概括《演义》 的 主题也是不恰当的 。 ‘ 仁政 ” 说 。 此说抓住了 、《 演义 》思想 内容的一个侧面 , 但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事 实《演义》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 统治阶级与人 民的矛盾 , 表现了对 “ 仁政 ” 的向往 , 但全书描写的重点却是统治阶级中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9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8 04:31 , Processed in 0.77997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