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演义研究
·
向往国
家
统一
歌
颂
“
忠义
”
英雄
—
论《
三国演义》的主题
沈伯俊
打倒
“
四人帮
”
之后
,
特别是 一九八三
年四月举行的首届 《三 国演义》学术讨论会
以来
,
《三 国演义》研究日趋活跃
,
百家争
鸣
,
新见迭 出
,
蔚为大观其中关于 主题的
争论就是一个十分引人 注 目的热门话题
。
迄
今为止
,
人们对《 三 国演义》 主题的提法已
达 十二种以上包括
“
文革
”
以前提出的观
点
。
从去年以来
,
一些同志对主题研究提出
了怀疑和否定
有的认为探讨主题就是
“
主
题先行
”
,
有的认为对主题的 讨论 毫无意
义
,
有的甚至认为主题根本就不存在
。
为
此
,
我们不能不认真思考—
究 竟怎样 看待主题研究
一个作家
,
当 他呕心沥血地进行创作
时
,
不可能毫无目的
、
毫无选择 地任意拼凑
素材
,
必定要对他所表现的社会生活作出 自
己的判断
,
必定要表达某种思想 和 主张
。
象
《三 国演义》
、
《水浒传》
、
红楼梦》这
样凝聚 了作家多年乃 至毕生精力的作品更是
如此
。
而这些判断
、
思 想和主张又总有一个
统摄全局的中心
,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主题思
想
。
因此
,
那种认为主题不存在的观点是不
正确的
有的同 志质询道
“思
想 有哲学
、
宗
教
、
政治观点
、
伦理道德观念等各种具体形
式
,
所谓
‘主题思 想’
究竟指的是哪一种具
体的思想呢
”
我认为
,
这个问题本身就提
得含混不清
。
诚然
,
思 想有多种具体形式
,
一部作品也可以 反映多方面的思 想
,
但就一
部特定的作品而言
,
居于中心的思 想却只有
一种
,
它 既要受题材的制约
,
也要受作者世
界观的指导
。
正 因为这样
,
主题思想是因作
品而异的
,
不会千篇一律
。
同样是莎士 比亚
的剧作
,
《仲夏夜之梦》 和《 威尼斯商人 》
的主题会一样吗《 汉姆雷 特》 和 《奥赛
罗》 的 主题又怎么会雷同同样是写梁 山一
百单八将的故事
,
施耐庵
、
罗 贯中的 《水浒
传》和俞万春的《荡寇志》又哪里会 有相 同
的主题显然
,
离开了具体的作品来预先指
定主题
“究竟
指的是 哪一 种具体的思 想
”,
是谁也无能为力的
。
一部作品定型 后
,
人 们完全可以从 不 同
的角度
、
不同的方面对它进行条分缕析的解
剖
对于不 同的研究者来说
,
无论先从 哪一
方面着手
,
都是可以的
,
并不需要遵循固定
的顺序
。
在《 三 国演义》研究中
,
有的同志
首先注意到人 物 形象有的同志首先对它的
战争描写产生兴趣有的同志又首先从它的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