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 总第41期)
2004年8月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f
Jour nal
ofShanxi
Radi o&T VUni ver si ty
N O.4
A ug.2004
摘要:历史常常未必公正,无往不胜的历史法则一旦遭到艺术法则的有力狙击,便有可能上演一场
滑铁卢。虽然在罗贯中写出不朽巨著之前,关羽作为一种传说,已经在社会上赢得相当的地位声望,但
关羽“超群绝伦”形象的最终完成和树立,又毕竟有赖于罗贯中的如椽巨笔。
关键词:关羽;《三个王朝的罗曼史》;《三国演义》;罗贯中
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8350( 2004)04一0110—02
关羽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概只有南宋抗金英雄岳飞
可与之相当,事实上这也是中国唯一两个直到今天还不断接
受人间香火的武将,民国三年(1914年),两人更殊途同归,
同时在武庙接受香火。单个地看,中国最大的关帝庙,兴旺
程度都无法与杭州后岳坟相比,好在关帝庙遍布全国,所以
若论香火总量,关云长兴许还胜出岳少保一筹。追踪关羽声
望的曲线图也颇为有趣,与寻些“死去原知万事空”的倒霉
蛋正相反,关羽的身价倒是与日俱增,日见隆盛,最后竟升
至高不可攀的入云龙境地。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作为被曹操优待的俘虏,关羽
被拜“偏将军”,获封“汉寿亭侯”。建安二十四年,刚刚自
封为汉中王的刘备,拜关羽为“前将军”。关羽生前隆宠到此
为止,接下来便迎来了绵绵无尽、一浪高过一浪的煌煌哀荣,
先是后主刘禅追谥为“壮缪侯”,自宋徽宗封他为“忠惠公”
后,历代皇帝便于始了攀比热潮,致使关羽的地位不断攀登
升:大观二年( 1108)年为“武安王”,天历元年( 1328
年) 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到明万历二十三年(1594
年),更高居“协天护国忠义大帝”的宝座,至清代,经过一
千多年的爆炒,关羽的名号已非26个汉字莫办了,即“忠义
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历史常常未必公正,无往不胜的历史法则一旦遭到艺术
法则的有力狙击,便有可能上演一场滑铁卢。罗贯中《三国
演义》便提供了一个明证。在这部中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中,作
家主要倾全力塑造了三个人物:曹操、诸葛亮和关羽,作家
对曹操竭尽鞭笞挖苦之能事,对诸葛亮和关羽,则无限景仰、
不吝赞词。为了夸大诸葛亮的神奇作用,罗贯中不惜让自己
同样偏爱的刘备为之垫背,不惜对倜傥风流的周瑜栽赃。自
诸葛亮在小说第三十八回神龙现身后,刘备便就地降格为一
个唯诸葛之命是从的傀儡型人物了;我们发现,作家的笔墨
在这两人身上因而也腾挪得最为酣畅,享受的创作自由也最
收稿日期:2004一06—30
作者简介:王跃勇(1966一) ,男.山西平顺人,山西电大。
·110·
为充分。清章学诚《丙辰札记》里曾用“七分实事,三分虚
构”界定《三国演义》的虚实结构,这“三分虚构”中的两
分,我看倒要被孔明和云长占去:这两个在小说中都能死后
显灵的怪诞天才,因而也恰恰成为距历史真相最远的人物。
虽然在罗贯中写出不朽巨著之前,关羽作为一种传说,
已经在社会上赢得相当的.地位声望,但关羽“超群绝伦”形
象的最终完成和树立,又毕竟有赖于罗贯中的如椽巨笔。
旅美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曾意外地匀
出篇幅,对关羽这位三国名将作了一番很具现代意识的点
评。摘抄如下:“此人(关羽) 武艺必有独到之处,譬如他与
颜良对阵,‘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
还’,文中又没有提及两方随从将士之行动以及对阵之地形
及距离,类似侥幸,又若有神授。他之不受曹公优渥,一意
投归先主,应系实情,也与人孤习性符合。可是书中叙述他
的英雄末路,则毫不恭维。关云长对部下不能开怀推恩的掌
握,对于敌情判断、侧卫警备也全部马虎,又破口骂人,缺
乏外交手腕,造成两面受敌的危境而不自知,最后他的部属
毫无斗志,不战自溃,他自己只能率领十余骑落荒而走,也
再没有表现斩颜良时的英勇。以这样的记载,出自标准的文
献,而中国民问仍奉之为战神,秘密结社的团体也祀为盟主,
实在令人费解”。我喜欢黄仁宇先生的读书法。读书当在不疑
处有疑,但这一点古人常较多地落实在考较义理上,而较少
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从具体情势出发,如黄先生对关羽斩
颜良时“丽方随从将士之行动及对阵之地形及距离”方面的
存疑,就我所接触到的古人评点三国文字,可说绝无仅有。但
黄先生的考虑是必要的,不然,我们只会一味跟着作家傻想
关羽如何具有万夫不当之勇,将夸大之词盲目坐实,只想着
在字面上过瘾,待到后来需要正确理解关羽死因时,便难免
破绽百出,阵脚大乱。须知东吴派去斩杀关羽的潘璋,并不
是什么名将,而实“博荡嗜酒”之辈,实际擒获关羽父子的,
更只是潘璋手下一个名叫马忠的小角色。关羽是不是竟像罗
马尼亚党魁齐奥塞斯库那样,不明不白地死于寻常匹夫的暗
算,亦颇可疑。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