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态与信息
卜首次三国与褚葛亮国际学术讨论会粽述
1985年11月2 4一一2 9日
,
我 国
“
首次三国与诸
葛亮国际学术讨论会
”
在成都召开
。
与会代表一百
三十多人
.
来
:自北京、
四川等十省市的大专院校
、
科研
、
文 博等笋泣叉 日仁
、
泰国阳香港地区
。
这
是
一次 交流 关于
“三
国与诸葛亮
”
的史学
、
文学研
究成果的盛 会
。
会议分学术讨论和考 察川北三国遗迹两个阶段
进行
。
在第二阶段的活动中
,
代表们考察了弥牟镇
八阵图遗址
,
德阳庞统祠
、
墓
,
绵阳蒋碗墓
,
梓湮
瓦口关
、
七曲山关羽庙
,
剑阁张飞柏
、
阿斗柏
、
剑
门关
、
姜维墓
、
广元朝 天释古伐道遗址
.
还顺道参
观了汀油李白纪念馆
,
广元武则天纪念祠等 名胜
.
大会共收到论文三十多篇
.
苏联
、
美
国
、
日
木
、
马来西亚及国内不少学者因故不能赴会
.
有的
发来贺电
,
有的 寄来贺信
、
贺诗及论著
.
会议讨论
交流的 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
一
,
关于三国史和《三国演义
》
,
1
.
关于三 国史 的特色
。
与会代表指出
:
汉末
三国时期
,
社会动荡
,
、风云变幻,
征战频仍
,
豪杰
片起
,
忠
、
奸
、
智
、
愚
、
勇
、
怯等各类型人 物
,
以
及合忠奸
、
括勇顽的兼类型人物都应运而生
,
济济
于当时的政治舞台
,
各自作了充分的表演
。
为了争
夺霸权
,
有的以
“兴复汉
室
”
为旗号
,
有的
“
挟天
子以令诸侯
”,
有的怀篡逆之心
,
有的 保境自守
,
他门政治主张不一
,
在治国施政的措施上各有 千
秋
,
在思想 流域 也汀破
“
独 尊儒术
”
的局面
,
兼
儒
、
法
、
道
、
纵横
、
兵家等诸子百家之学
,
为己所
用
。
因此
,
三 国历史虽然短暂
,
却被称为
‘认才之
大都会
”,
“一
大奇局
”,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
,
甚
至在世界 史上
,
都是极富有特色的
一
个重要时期
.
2
、
关于
《
三国演义
》获得成功的原因
。
有代
表指出
,
首先是该书选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具有典
型性
;
其次
,
三国故事经过民间说唱的长期创造加
工
,
日趋完善
.
给作家提供了良好的再创作基础
;
再次
,
罗贯 中具有杰出的才华
,
付出了巨大的劳
动
.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处埋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关系的
,高超技巧
。
有代表有感于我国当前以历史为
题材的小说
、
电影
、
电视中屡 见不鲜的胡编乱造现
象
,
提出如 河把握艺术
“虚构
自由度
”
的问题
.
认
为
:
文艺作品的任务在于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
格
,
因此
,
以历史为题材的作品可以对历史事件和
人物行为进行取舍
,
甚至虚构一些情节和人物
.
于
史不 符
,
正是为了艺术的真实
,
而艺术上 的真实
,
则能反映历史及人物的本质的真实
.
《主国演义》
恰到好处地 做到这一点
,
书中许多精彩之处正是不
依正 史虚 构出来的
.
这些虚构没有背离 当时的历史
环境
.
反映了历 史事件和人物的本质特征
,
所以是
成功的
。
3
,
关于
《三国演义》的影响
。
《
三国演义
》
对我们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
,
不仅
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
,
而筑在世界各国人民中赢得
了越来越多的读者
。
参加 这次会的日本代表中
.
有
年过 六旬的退休明员
,
申仅- - I一岁的小学生
.
他们
都是
“三
国与诸葛亮迷
”.
他们说
:
在日本
.
《
三
国演义
》不仅有各种译本
,
还改编成连环画
、
木偶
电视连续剧
,
动画片等多种形式
,
深受男 女老少
的欢迎
。
泰国代表说
:
《三 国演义》具有非 常高的
价值
,
包括 了古代政治学
、
军事学
、
心理学
、
经济
学和管理学的精华
,
早在 二十多前就被译成泰文
,
现作为教科 书
,
是中学灼必修课程
.
二
.
关于诸葛亮
从史学方面主要捉出了三个问题
.
1
,
关于他的治人之术
.
对诸葛亮 的事君之节
,
开国之才
,
立身之道
.
历代论赞甚多
,
而于治人之
术
,
从唐代即有人提出讥评
,
论者却寡
.
有代表提
出
:
诸葛亮在治国待士中
,
也是弄权术
,
耍手腕的
,
从他劝诛刘封
,
还就关羽
,
放纵法正
,
密告彭羡
,
排斥魏延
,
冷落费诗 等事例上
,
可清楚看出他的权
变机心
。
虽然有时是出于公心
,
从刘备集团 的利益
出发
,
然而 也有为其自身利益 行事的时候
。
诸葛亮
的政治思想兼儒
、
法
、
道诸学
,
他
“以
仁义诈力杂
用
”,
与执法明
、
待人诚的主流并不矛盾
。
注12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