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关于他的经济息想
。
有代表指出这是过去人
们忽略的一个问题
,
诸葛亮的经济思 想虽碎细
,
没
有形成 体系
,
却有特色
.
首先
.
他突破了秦汉时单
一
的农业思想和重本抑末的狭隘观念
,
劝奖农桑
,
注重农林牧付渔 的发展
,
同时大力提倡手工业和商
业
;
其次
,
实行农出粟米麻丝
,
工出器具
,
商通 货
财
,
增 加国家赋税来源
,
同时主弓长蓄积节用
,
通过
广开财路和俭朴节流的手段达到
“
国用饶浴
”
的目
的
;
再次
,
他位高权重而又有务实精神
,
其 经济思
想能够付诸实践
,
收到了显著效益
,
因此
,
堪称理
财家
.
’
3
,
关于诸葛亮德才功过的问 题
。
近年来
,
不断出现对诸葛亮持激烈批评的意见
,
谓其
“嫉
贤妒才
”,“德{
薄才平
”,
是一个
“
过大于
功
”,
不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
。
有代表指出
,
这些 意
见论据薄弱
,
陈义偏颇
,
难以成立
。
针对这些意
见
,
首先分析了李严
、
廖立
、
彭轰
、
马诬等人被杀
逐的事例
,
用丰富的史料说明
.
从这些人的受罚是
得不出诸葛亮危害贤才
.
诱过于人的结论的
;
然后
用魏晋南北朝人对诸葛亮的大量评价和他的实践活
动产生的良好效果
,
从另一个角度驳斥了那些偏激
意
_
见
.
从文学方面
,
代表们着重讨论了诸葛亮艺术形
篆的
演变过祖历史人物腐亮演变成h a著称 的
艺术典型形象
,
经历了一个艺术创作的长期发展过
程
。
这一过程分为野史传说(公元3一一9世纪)
、
创作勃兴 (公元1 0
一
1 4
哄纪)
和艺术典塑完 成
(公元1 4
一
行世纪)
等主个时期
.
各时期的人民
按照自己的斗争需要和美学理想
.
不断刀
叮
和
虚
构
,
最后到古典作家手里创作完成
.
由于诸葛亮故
事流传年代久远
,
既有民间创造
,
又有士天夫的影
响;由于故事题材是反映封建帝王将相争夺统治权
的斗争
,
所以
,
《
三国演义
》中的诸葛亮典型形象
难免屏入不同思想而带有复 杂性
.
有代表比较了李卓吾与毛宗岗父子关于
《三国
演义》中的诸葛亮的评语
,
发现李评多处
“谩
骂武
侯
”.
揭露诸葛亮 的诈伪
,
指出
“嘉庆 本”
《三国
演义
》本身存在着一些该骂的描写
,
而毛宗岗父子
删去成改写了这些地方
。
这说明诸葛亮被塑造成类
型化的典型
,
不但受作家世界观
、
艺术观的制约
.
而卜也受到题材本身和社会传统观念
、
美学理想的
制约
。
三
,
关于曹操
.
有代表从史学角度探讨了曹操任用谋臣的特征
和得失
,
指出他在人才问题上的两面性
.
曹操注重
延揽人才
,
多次下令求贤
;
他唯才是用
,
不耻 下
问
,
择 善而从
,
表 现出对人才的尊重和信赖
,
因而
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
。
另一方面
,
他诛孔融
,
杀杨
修
,
赐死崔玖
、
荀或
,
镇压 魏讥
,
害丁仪兄弟和许
仪
,
对人 才猜忌
、
嫉妒
、
压抑
、
迫害
,
要求唯命是
从
,
用人有着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
,
体现了奸雄的
本质
。
有同志从文学的角度指出
,
曹操是一个与类
型化人物形象完全不同的个性化复杂的艺术形象;
诸葛亮
、
关羽等形象的诸种性格因素是统一的
,
而
曹操形象的诸种性格因素则是相互对立的
。
例如
.
“能臣”
与
‘百
好雄
”,
欺父犯上与不避权贵等
.
原
因在于
:
其一
,
作者在刻画曹操性格时
,
有 意识地
突破了我国古典小说以人物刻画和环境描写作为叙
述事件情节的辅助手段这种规格
,
选择了较多的情
节和细节
在较大的描写空间展现了曹操的性格;
其二
,
作家重视了社会环境对曹操性格形成和发展
的影响
。
个性化的复 杂艺术形象曹操的出现
,
是作
者 在继承古代, l ;说优秀艺术传统基础上的一种 创新
和突破
.
四
,
关于历
虹
物与其艺椰象的关系
沐少与会代表认为
,
诸葛亮
、
曹嗓等历史人
物与其艺术形象二者并不相同
。
艺术形象虽然发
韧于历史
,
但是
.
在株期的流传和加工 过程中
,
已
经从生活原型变成艺术典型
,
在人民的心目中沉
淀
、
定型了
,
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顽固性
,
即使有
人想用历史的真实去纠正他们也无 济于事
.
例如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
他概括和集中了封建地主
阶级政治家的多种品质相性格特征
,
已不是那个真
实的历史人物的翻版
,
进行所谓的
“翻
案
”
毫无
意义
,
艺术上的白脸奸雄曹操并不 妨碍历史人物曹
操作为一个大政治家
、
军事家和文学家 而存在
。
因
此
历史人物与其艺木形象应 当是并行不悖的
.
(谭良啸)
必邹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