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乏
《江 淮论坛》1 998
年第
l期
对 于曹操就不 同了
。
作者把他作为一个篡权奸雄的典型
。
揭示他的奸诈
、
残暴
、
险恶
、
多疑
,
而谎言则集 中突出他的这 些性格特征
。
作品写操从小就很奸诈
,
善权变
。
他曾在叔
父前诈作 中风 之状
,
父亲赶来探问病情时
,
他又欺骗 父亲
,
中伤叔 父
,
说什么
“儿
自来无此
病
,
因失爱于 叔 父
,
故 见周 耳
。”
(第1
回)为他后来为跻身官列
,
成为乱世奸雄作了铺垫
。
曹操青年时期就有治世的远 大 志向
,
也曾参加过讨伐董卓的斗争
。
他博览群书
,
二十
岁举孝廉
。
官洛阳北都尉时算是踏上了仕途
,
且卓有政绩
,
“
威名颇震
”
。
后来官做大 了
,
地
位高了
,
就成为董卓那 样 的人物
。
欺君周上
,
专横弄权
,
剑逼后 宫
,
擅杀大臣
,
挟天子以令诸
侯
。
这个时期曹操的 不少谎言
,
就成 了其阴险毒辣
、
诡橘 自私的内心世界的表 白
。
曹操在一次攻袁术的战斗中
,
因军 粮日耗量大
,
又逢旱 荒
,
接济不上
,
他命令粮官王呈
以小斜散发军粮
,
从而引起众军磋怨
。
操为防兵变
,
向粮官借头
,
又悬头 出榜晓示大众曰
:
“
王里行 小解
,
盗 窃官粮
,
谨按军法
。”(
第1 7
回)
还 有一 次
,
周瑜利 用蒋干
,
设 反 间计
,
使曹操误杀 了水军都督蔡瑙
、张 允、
献头帐下时
,
操始醒悟 中计
,
但却将错就错
,
谓众将曰
:“二
人怠慢军法
,
吾故斩之
。”
(第4 5
回)
曹操 的这些谎言使人心寒胆裂
,
毛骨惊然
,
作为 刘备的对立面
,
作者以暴露批判态度
来叙述和描写
,
这就从 反面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倾向
。
四
、
《三国》谎言所垂示的祸国殃民教训
《三国》里有一部分谎言
,
既非出自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军事斗争需要
,
亦非处世应变的
策 略
,
而是卑鄙 小人出于 一己私 利
,
投 向英雄人物的杀人 不 见血的匕首
,
结果 导致祸 国殃
民
。
作者带着鄙视 痛恨的情感
,
描写此类谎者的罪恶行径
,
与上述为政治军事斗争服务
、
处
世应变
,
体现传统观念 的谎言形 成 了鲜明对照
。
如第7 4回写 庞德与关公战
,
射中关公左臂
,
正欲赶上杀关公
,
主 帅于禁怕庞德得了头
功
,
突然鸣金 收军
。
庞德回阵问何故 鸣金
,
于禁谎称
“
魏王有戒
:
关公智勇 双全
。
他虽中箭
,
只恐有诈
,
故鸣 金 收军
。”
又说
:“
紧行 无好步
,
当缓 图之
。”这
里
,
于禁所说的两番话都貌似
有理
,
但掩盖 了一 个事 实真 象
,
即 于禁妒嫉庞德的阴暗 心理
。庞德
是曹操身边的栋梁之才
,
曹操派军救援樊城时
,
庞德抬徐决死战
,
由于于禁的妒嫉心理
,
贻误了战机
。
后来关公水淹
七军
,
魏军几乎 全 军覆 没
,
主 帅 于禁口称
“
愿降
”
,
在这一生死关头
,
庞德以
“
勇将不怯死以
苟免
,
壮士不毁节 而求生
”
,
坚持到 最后 一人
,
孤身奋战
,
最终引颈受戮
,
大义凛然
。
《三国》
以描写庞德的言行表现
,
赞扬 他高度忠义诚信的品格和顽强不屈 的气节
,
并以此与于禁谎
言掩盖下的卑劣灵魂相对比
,
益显 于禁之丑恶
,
充分表现 了作者的爱憎 和 思 想倾向
。
孔明五出祁山
,
战事节节胜利之时
,
李严因军粮备办不济
,
怕孔明怪罪
,
发伪书向孔明
告急
,
书曰
:
近闻东 吴
“与
魏连和
;
魏令 吴取 蜀
”,“
伏望皿相
,
早作良图
。”看
了严书
,
为防东
吴寇川
,
孔明只得自祁 山退兵回汉中
。
而李严又怕后主追间承相为何班师
,
为遮饰己过
,
又
妄奏后 主
:“
臣 已办备军粮
,
行将运赴垂相军前
,
不知垂相何故忽然班师
。”
(第10 1
回)正如
孔 明所言
,
李严
“
匹夫为一己之故
,
废国家大事
!
”
中国的传统文化崇尚以天下为己任的
“大
我
”意识
和 杀身成仁的
“无
我
”意识
,
反对 不顾家国天下
,
从一己私利出发的行为
,
和有我无
人的私 心
。
正是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
,
作者罗贯中以批判的笔触描述了李严的谎话和说谎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