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江淮论坛》199 8年第l期
远大志 向和忍 辱负重的坚 强毅 力
。
又认为
,
大丈夫处世
,
应当做
“
富贵不能淫
,
贫贱不能移
,
威武不 能 屈
”
,
( ( (
孟子
·
滕 文公 下) } )始 终坚持安仁布道的大方向
。
另一方面又 反对守匹夫
匹妇之小信
,
不作无原 则的牺牲
,
在 坚持既 定大方 向的前提下
,
根据客观情势发展变化的
需要
,
改变 自己的言语行动
。
这是 传统文化倡导 的一种处世策略
。
孔子曾赞扬卫国大夫宁
武子
“邦有道则知,
邦无道则愚
”
,
(《论语
·
公冶长) ) )肯定了宁武子以国家形势需要变化 自
己的行为
,
甚至在 国家无道时
,
为了坚持布
“道”
,
保存 自己而装傻的做法
。
孔子 自己在朝说
话
,
也是随说话对象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态度
。
所谓与下大夫言
,
“
侃侃如也f ’
(刚直态)
;
与
上大夫言
,
“}
司阎如也
”(
和悦态)
;
与君 主言
,‘’椒踏
如也
”
(不安舒态)
。
(《论语
·
乡党”
“达
则兼济天下
,
穷则 独善其身
”
,
( ( (
孟子
·
尽 心上》)则教人随客观条件的变化来决定进取还
是隐退
。
《三国》谎言运用
,
充分体现 了这一顺时应变的传统文化精神
。
三国时代
,
战乱频
仍
,
动荡 不安
;
人与人之 间 勾心斗角
、
尔虞我诈
;
稍有不慎
,
即可能 引发灭顶
、
灭族之灾
。
为
了应付客观环 境中的特殊情况或突 发事件
,
利用谎言诱使对手上 当
,
使环境
、
事件朝着有
利于己的方向发 展
,
就是十分必要 且常见的策略
。
例如
,
曹操于蹼阳城攻吕布
,
误 中陈宫之计
,
被四门烈火 和吕布的军马围困
,
左冲右
突
,
出不得城
,
危急间
,
偏又撞见 吕布纵马追杀 过来
,
曹操命在 旦夕
。
没想到 吕布挥戟在操
头盔上 一击
,
问道
:“
曹操何在?
”曹操迅
即扬鞭一指高声答道
:“前
面骑黄马者是也‘
”(
第
1 2回)硝烟战火之 中
,
又时值初更
,
吕布末不及仔细 思考和辨认
,
曹操正是抓住了这一特
定情境之下的可乘之机
,
极其敏捷地断定吕布并未认出他
,
用一句简短 明白的假话
,
骗得
吕布舍 他而 去
,
他自己因此能够死里逃生
。
而说谎的刹那间
,
又集中体现 了曹操性格中机
敏善断
、
奸诈狡黯的特征
。
又如
,
孔 明死后
,
魏延夜里梦见自己头 上 生二角
,
醒来后 问行军司 马赵直
:“不
知主何
吉凶?
”赵 直不
敢直 言
,
曲解道
:“此 大吉之 兆:
麒麟头 上有角
,
苍龙头上有角
,
乃变化飞腾之
象也
”(
第
10 4
回)
‘
’
麒麟
”
、
’‘苍 龙
”是华 夏 民族 传说 中的吉祥
之物
,
但它们与魏延头上长的
角是风马牛 不相及的两码事
。
赵直在此采 用曲连曲解的手法
,
把魏延头 上的角解为
“
大吉
之 兆
”
,
是假话
,
以掩 盖
“
角
”字
乃
“头 上用
刀
”,“其
凶甚矣
”的真
实结论
。
并且这个真实的结
论又来源于传统文化中的拆字占 卜术
,
“角”字
由上
“
刀
”下“
用
”组
合而成
。
联系魏延后来闹
名利地位
,
直至谋反被诛的结局
,
他头 上的角倒是一种恶兆
。
这里体现 了
“天
人感应
”观和
“
善恶 到头终有 报
”等传统观念 在编制
谎言中的重要作用
。
赵直早已洞达魏延的 心理状态
,
言语投其所好
,
他自己也躲过了一场灾难
。
再如
,
第1 6
回
,
曹操因张绣犯闭夺驾
,
派使者送诏 书
,
封吕布为平东将军
,
布遣陈登 上
许都谢恩
,
并求实授徐 州牧
。
陈登却暗结曹操
,
以为攻吕布的内应
,
登 父子因此被封官赐
禄
。
布知登父子
“显
贵
”,
自己却
“终
无一获
”
,
拔剑欲杀陈登
。
登说
:“吾见
曹公
,
言 养将军譬
如养虎
,
当饱其肉
;
不 饱则 噬人
。
曹公笑曰
:‘不 如卿言
。
吾待温侯
,
如养鹰耳
:
狐兔未息
,
不
敢先饱
,
饥 则为用
,
饱则甩去
。’
某问
:
‘谁 为狐
兔?
’曹公
曰
:‘淮
南袁术
、
江东孙策
、
冀州袁
绍
、
荆州刘表
、
益 州刘璋
、
汉中张鲁
,
皆狐兔也
。
”
,
这番话本是陈登 面对吕布拔剑相逼
,
为保
护自己
,
阻止吕布暴行
,
而急智杜撰的言辞
。
这些话语建立在洞达吕布急于升官的心理
,
又
深知其勇武过人而 头脑简单的基础 之上
。
陈登先用一个比喻
,
从自我角度比吕布为虎
,
含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