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
,
其评价的高度不够
。
毛宗岗是一位历史上不著名的大 作 家
、
大批评家
。
既
“大”
就该
“
著名
”
;
“大”而
不
“著
名
”,
在旧时代
,
这是常有的事
。
对此反常现
象
,
今天的研究者
,
就应予把它正过来
。
他在
小说理论上
、
学术活动上是循着金圣叹开创
的路 子前进的
,
还可说他是金氏的忠实追随
者
。
他在《第一才子书》的卷首有篇《序》
,
署
名金圣叹
,
学者们多认为是他 自作而托名金
氏
,
可见他确乎是个
“尊
金派
”。
他追随金 氏
,
但也不是亦步亦趋
,
有时也有所突破
、有所
发
展
。
总的说来
,
他没有金氏的那种创造力
,
但
他对金氏的理论有所发挥
,
使之更为系统化
,
且在小说与现实的关系
、
人物塑造上的典型
化以及艺术结构方面的探求
,
都有超过金氏
之处
。
他在理论上是有明显的失误的
,
但他
又是一位通晓艺术规律的大作家
、
艺术家
。他
在创作实践(对明本《三 国》的修订工作
,
实际
上是再创作)上的成功
,
超越了他理论上的成
就
,
也可说是他创作上的成功
,
掩盖了他理论
上的失误
。
比如
:
他主张历史小说需
“据实
指陈
,
非属臆造
”。
也就是主张实录
,
反对虚
构
。
可是
,
谁也知道
,
毛本《三国》并非实录
,
且多虚构
,
至少也是
“七实三
虚
”。
没有虚构
,
也就没有小说
。
远在春秋时代
,
孔老夫子已
懂得
:“
今吾于人也
,
听其言而观其行
”
。
我
们不能光看口号宣言
,
主要还得
“听
其言而观
其行
” ,
看行动
,
看实践
。
我们说毛 氏是大作家
、艺
术家
,
是以他的
创作实践为依据的
。
他在理论上不及金 圣
叹
,
在创作上却超过了金氏的成就
。
金氏腰
斩《水浒》破坏了原作故事的完整性
,
而成了
“断尾
巴蜻蜓
”。
毛本《三国》对原本的宏伟结
构不仅全部保存
,
而且通过艺术加工使原型
进一步完美
,
更增添了艺术光彩
。
如果我们
透过历史的高度看毛 氏
,
从讲史小说发展的
轨道去看毛本
,
就会更清晰地看到他卓越的
艺术才华与它高度的艺术成就
。
三国故事从
人民群众的口头说唱到文人加工写定
,
据现
在保存下来的资料来看
,
元
、
明
、清三
个朝代
共出现了三次跃进
:
一是元刊《全相三国志
平话》
,
二是嘉靖本《三 国志通俗演 义》
,
三是
毛本《三 国演义》
。
跃进 一次也就是总结一 次
。
正是 由民间到文人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
一个
由零到整
、
由粗到精
、
由浅陋到完美的过程
。
毛 氏的工作
,
不只限于
:
整顿回 目
,
改订 文辞
,
削除赞论
,
增删情节
,
改换诗文等表面 工作
,
他遵循艺术规律
,
以删
、增、
改三者并用的手
段
,
对
“
俗本
”进
行了改造和细致的艺术加工
,
说确切点就是在原作的基础上 进行了再 创
作
,
使之从形与神两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提高
,
艺术形式进 一步完美
,
艺术力量 进一步加强
,
同 时也光大了作品原有的 思 想境界
。
于是
《三 国演义》终于成为一部光报千古的不朽的
艺术珍品
。
它描绘了整个三国时代的政治风
云幻化
,
着力表现了当时各个政治集团之间
的错综复杂
、
紧张尖锐的斗争
。
这种斗争发展
成为接连不断的政治权力的争夺和 军事 冲
突
,
因而一连串的战争构成作品的主要内容
。
《三国演义》最大的特色
,
表现在对战争的成
功描写上
。
毛泽东 同志说
:“
自觉的能动性是
人类的特点
。,
又类在战争中强烈地表现出这
样的特点
”
。
《演义》极其成功地在战争的描
写 中表现了人类 自觉的能动性这一特点
,
热
烈地歌颂了人的智慧与武勇的价值
,
在描写
战争的成功上
,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可说是
独一无二的
,
它是一部光芒四射的军事文学
作品
。
这件伟大艺术工程的奠基人是无名英
雄(民间艺人)
,
工程进行中建价师的杰出代
表是罗贯中
,
最后竣工者则是天才的艺术师
毛宗岗
。
毛 氏的加工
,
从量上说
,
或许还不算
太大
,
但就质上看
,
却起着画龙点睛之妙
。
如
果说《三国》这条艺术巨龙是大家画的
,
若没
有毛宗岗的点睛之功
,
这条龙也是腾飞不起
来的
。
‘论语
.
公冶长、
《论持久战、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