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尊刘抑曹上
,
而在于所
“尊”所“抑”
的实质
是什么?实质上的
“
刘
”,
不只是汉中山靖王
之后的刘皇叔而是人民群众的美德(宽厚仁
爱
、
对战斗友谊 的忠诚等)的形象化
,
实质上
的
“曹”,
不只是
“名为汉相,
实为汉贼
”
的曹承
相
,
而是剥削阶级的恶行(凶残诈奸
、
损人利
己等)的集中体现
、
典型化
。
但也不必讳言
,
毛 氏在作品中有时也投下 了一 丝尊皇叔
、
抑
曹垂相的阴影
(多表现在人物对话时的片言
只语上
,
并未构成多么有力的形象)
。
但由于
他能够遵循艺术规律办事
,
这一 丝 阴影深深
被尊美德
、
抑恶行的大片光辉所掩没
。
所以
薄刘抑曹
,
实质上并非坏事
,
不能和封建正统
观念混为一谈
。
至 少也是形象大于思 想的
。
四
、
对毛宗岗修订工作的估价
李庆西同志的
《关于曹操形象的研究方
法》
,
是篇颇有见解的好文章
,
论述的虽是
曹操形象的研究方法问题
,
但涉及到了许多
有关历史文学研究中的问题
。
不仅对刘敬忻
同志文章
的某些失误作出了中肯的批评
,
同时也是一篇对毛宗岗修订《三 国》工作的肯
定的
、令
人信服的评论文章
。
它精确地指出
:
“毛
氏父子
,
就其历史观言
,
的确属 于尊刘抑
曹的
‘正统
派
’。
但是作为通晓小说艺术的文
学家
,
他们在对《三国演义》所做的艺术加工
中首先是服从艺术规律
,
并没有为了往作品
里面塞进某些观念的东西而破坏人物形象的
整体感
”。
这一见解如果得到充分的重视
,
或
许毛宗岗的
“
罪过
”将会得
到减轻
。
但是
,
我以为这篇文章仍有美中不足之
处
:
一是
,
对毛 氏修订工作的动机与效果似乎
完全割裂了
,
以为人们对毛本尊刘抑曹思想
加强的感受
,
是
‘
由于毛 氏在《读三国志法》里
嚷嚷得厉害
,
无形中给人造成一种印象
。”
好
象这一倾 向的加弧
,
不是毛本中的客观存在
,
而是人们
“
先入为主的观念
,
他们是先有结
论
,
后找例证
”。
其实
,
未曾读过《读法》的人
,
也会有此种印象
。
毛氏既有宣言(也就是
“嚷
嚷得厉害
”
)在前
,
又有行动于后
。
他自觉地
抱定他修订的主旨方针
,
怀着强烈的爱憎感
情
,
对所谓
“俗本”(
即明本
,
按毛氏自称
,“俗
本
”
系
“谬托李卓吾
先生评阅
”本,
他据以修改
的底本即叶昼伪托李评本
,
与嘉靖本并不完
全相同)进行修订
,
或笔或削
,
自然要受其主
张乃至感情的左右的
。
例如他声称
:“其评
中
多有唐突昭烈
、谩骂武侯
之语
,
今俱削去
。”
这
既是声明
,
也是行动
。
我们何妨承认
:
毛 氏
既有加强这一倾向的动机
,
又有加强后的效
果
。
毛 氏取得的效果
,
是种瓜得瓜
,
而不是种
豆得瓜
。
二是
,
回避对毛氏修订工作思想上
作任何肯定
,
似乎尊刘抑曹是种
“
祸害
”,
它会
对毛 氏带来极大的不利
,
所以把毛本对这一
倾向的加强
,
完全说成是
“艺术上
使《三国演
义》增添了光彩
”
的自然结果
,
一再强调
“原书
所包含的思 想倾向不能不借艺术形式的进一
步完美而加重一 些分量
”。
这话自然也不 是
没有道理
,
然而 它完全抛开 了作家的主观思
想
、
自觉意图
,
是不符毛 氏工作实际的
。
艺术
加工的成功
,
诚然加重了原书思想倾向的分
量
,
但毛氏对这一 思想倾向的加强
,
完全是自
觉的
。
李文似乎是为毛氏开脱
,
实际上对毛
氏的成绩只肯定了一半
,
只从艺术上肯定
,
又
从思 想上否定
。
如前所述
,
尊刘抑曹
,
并不等
于 正统观念
,
它有双重性
,
封建性的阴影不过
一丝
,
早掩没在大片的民主性的光华之中
。所
以不必耽心
,
承认了尊刘抑曹倾向的加强
,
亦
不会影响其对毛氏修订工作的肯 定
。
三是
,
对嘉靖本的缺陷
、
特别是对由于早期长篇讲
史小说还不善于驾御和提炼题材
,
鉴 别不足
地堆砌史料或传说
,
造成与作品倾向相背逆
、
人物性格割裂
、时
而赞美
、
时而批判的混乱现
象
,
未予指出
,
因而对被批评的刘文赖以立论
的基地未予触动
,
这就一定程度地减弱 了对
对方的说服力
,
显得对毛宗岗修订工作的成
《文学评论》
19 82年第4
期
。
《嘉靖本<三 国志通俗演义>
中的曹操形 象
,
,
t
文
学评论
,
年第期
。
19 802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