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年第 6 期
三 国 时 期 正 统 观 念 简 论
秦 永 洲
内容提要三国时期, 正统观念的主导面已由春秋战国的/ 拥正统0发展为/ 争正
统0。/ 拥正统0的观念使统一愿望迟迟不能出现, / 争正统0则使统一愿望贯彻三国历
史的始终。三国正统观念的内涵系统明确, 正统之争表现为模式上的趋同和新思路
的开拓。
正统观念是贯串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鲜明的文
化心态, 就其表现形式来说, 可分为正统的政治观念
和史学观念。政治观念是指当世统治者为了论证自
己是名正言顺的唯一合法政权, 而对所谓正统标准
的认同、 利用、 树立和占有。史学观念是指后世史家
在评论、 记载历史时, 以谁为正统, 以谁为 / 僭伪0, 并
以此作为评说历史的依据的一种是非界定。作为正
统论史学观念, 无疑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偏见, 梁启超
称作 / 史家之谬0, 而正统的政治观念则渗透到当时
政治、 经济、 风俗、 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左右着统治
者的心理观念和一个政权的文化趋向, 是历史研究
必须关注的问题。
东汉王朝名存实亡, 诸多的军阀割据势力和后
来的三国分立, 使春秋以来的正统观念和正统之争
沿着传统的惯性又一次成为一种鲜明的政治观念和
争夺中心。
一、 迎汉献帝之争
自黄巾起义后, 东汉王朝分崩离析, 末代皇帝汉
献帝已成为观念化的最高权力的象征, 是天下公认
的正统天子, 谁控制了他, 谁就能/ 动托诏书, 号令海
内 0, 取得居高临下的主动权。因此, 汉献帝成为各
个军事集团猎取的抢手货, 从而引发了三国形成过
程中的迎汉献帝之争。
继董卓、 李 w 、 郭汜之后, 最早提出迎汉献帝的
是袁绍的谋士沮授。初平二年(191) , 袁绍初到冀
州, 沮授就劝袁绍横大河之北, 合四州之地, 收英
雄之才, 拥百万之众, 迎大驾于西京, 复宗庙于洛邑,
号令天下, 以讨未复。 0袁绍占领四州后, 沮授再次
劝谏:/ 迎大驾, 安宫邺都, 挟天子以令诸侯0, 并警告
袁绍:/ 若不早图, 必有先人者也。 0好谋无断的袁绍
既无卓识, 又不愿在称帝道路上多一块绊脚石, 错失
了良机。
初平三年(192), 谋士毛王介为曹操定下了/ 奉天
子以令不臣, 修耕植(以) 蓄军资0, 两条取天下的方
针。建安元年( 196) , 汉献帝东还洛阳, 具有真知灼
见的荀U 、 程昱等力主奉迎天子, 曹操亲自带兵到洛
阳, 迎汉献帝到许, 完成了这一计划。从此, 曹操由
镇东将军一跃而为大将军( 后为司空) , 总揽朝政,
/ 动辄以天子为辞, 号令天下0, 占尽天时之利, 为自
己披上了正统的外衣。地位原在曹操之上的袁绍、
刘表等人则陷于尴尬被动。汉献帝都许的当年, 即
下诏书斥责袁绍/ 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 不闻勤王之
师而但擅相讨伐0。从此, 袁绍每得诏书, / 患有不便
于己0, 时刻担心曹操假借天子算计他。有志匡辅
汉室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以及州郡势力, 军事集团,
也纷纷归服曹操, 站到正统天子的旗帜之下。颖川
赵俨见曹操迎天子都许, 曰:/ 曹镇东必能匡济华夏,
吾知归矣。 0扶老携幼投奔了曹操。其他如杜袭、 桓
阶、 荀攸、 贾羽、 张承、 崔琰等谋士, 渔阳太守鲜于辅、
长沙太守张羡、 宛城张绣等地方军事集团均望风归
附。
曹操有称帝野心, 却又违心地树立汉天子, 固然
是对正统观念的巧妙利用, 但这只能壮大曹氏的政
治、 军事力量, 却把正统的名分、 观念送给了汉献帝。
设使国家无有孤, 不知当几人称帝, 几人称王。这
#3#
:/
/0
8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