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春风
。
一壶浊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
,
都付笑谈中
。
”
由
《三 国
演义》而生的历史兴亡感
、
理想失败的悲剧感等等已不局 限于一朝
一代
、
一人一事
,
它超越了时空而成为天下人共同的千古之叹
。
三
、
圆形结构与圆形思维
《三 国演义》的叙事在时间运行和空间展开上都呈现出
“圆形
结
构
”
的特征
。
所谓圆形结构是指小说中的叙事在时 间中的运行是个
从起点到终点复归起点的圆形轨迹(周行)
,
或者是指在空间中展开
,
是种以人为核心向四周环状辐射的圆面
(周览)
。
《三 国演义》的叙
事 在时 间中按顺序展开
,
其中包含着一个大圆
-
一
从汉 末皇 室
(合)
到天下纷争
,
诸侯称雄直至魏
、
蜀
、
吴三足鼎立
(分)
,
再到
司马氏篡魏灭蜀
、
吴
,
三 国归晋(合)
。
由合到分再到合完成了一个
“
圆
”。
对这种
“
分合
”
型 的历 史循环作者看得很清楚
,
《三 国演义》
开篇即写到
:“
话说天下大势
,
分久必合
,
合久必分
,
周末七国分争
,
并人于秦
;
及秦灭后
,
楚
、
汉分争
,
又并人于汉
;
汉朝自高祖斩白
蛇 而起义
,
一统天下
;
后来光武中兴
,
传至献帝
,
遂分为三 国
。”
三
国之后 的中国历史仍沿着这条
“
分合
”
循环规律演进
。
这种历史循
环现象使罗贯中只要实 录三 国之事就能画 出一个完整的大圆
。
在这
个大圆之中又包含着魏
、
蜀
、
吴三家由创业到灭亡的三个中等的圆
,
以及董卓
、
袁绍
、
袁术
、
吕布
、
刘表等由兴到亡的较小的圆
。
曹魏
篡汉立国
,
最终又 被 司马 氏篡权灭 国
,
在这个圆 中不仅有 历史循环
而且还有因果报应的意味
。
不过
,
这种在时间运行上的圆形结构己
不仅仅是对历史进程的客观描写
,
也不仅仅是对
“
一分一合
”、
“
一
乱一治
”
或
“
盛衰兴亡
”
的历史发展规律的简单慨叹
,
其背后还潜
藏着一种超乎历史之外的传统文化思维方式
-
一
“
圆形 思维
”
。
关于 中国叙事文学中的圆 形结构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圆形思维
这个问题
,
杨义作过专 门的研究
。
他认为
,
圆形思维是一种融合着
理性和非理性的悟性直觉
,
它是 中国古代人民对宇宙
、
社会
、
生命
以及文化艺术的独特的
、
深刻的理解和 阐释
。
中国古代的两部典籍
《道德经》和《易经》中道行和 易行都是圆形轨迹
:
《道德经》中的
57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