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略论《三国演义》的叙事模式与中国文化思维的关系
(0 次评价)5640 人阅读0 次下载
有 的原型 、 母题等就进人了 《三 国演义》的叙事结构中 , 并起着组 织 的作用 。 比如战争母题 , 这是神话与史诗所共有的 , 前文已有所 论述 。 中国神话思维中的一大原型是 “ 灾难一救治 ” 的结构模式 , 它 是神话模式 “创世一罪恶 一灾难 (或惩罚) 一拯救一再生 ” 结构序 列中的两个环节 , “女蜗补天” 、 “ 稣禹治水 ” 神话就是这种 “ 灾难一 救治 ” 原型的体现 。 《三 国演义》也再现了这个神话原型 : 汉末皇室 昏庸无能 , 纲纪败坏 , 十常侍专权 , 董卓把持朝政直到曹操挟天子 以令诸侯 ; 另一方面是黄巾起义 , 战乱频繁 , 诸侯割据直到天下三 分鼎足而立 , 结果老百姓如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 灾难深重 。 这种灾 难是人类因自己的罪恶而受到的惩罚 。 接下来英雄出世 , 以刘关张 以及诸葛亮为代表的集团担负起救治已败坏了的世界和拯救人类的 使命 , 他们铲除 “ 罪大恶极 ” 的乱臣贼子 , 匡扶宇宙复兴汉室 , 救 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 这个叙事结构可与女蜗补天和大禹治水的神 话相譬类 , 所不同的是刘备孔明这些英雄未能完成女蜗大禹拯救世 界再生人类的事业 , 他们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 这倒类似于逐日未竟 而渴死途中的夸父和治水未完被杀死的鲸 , 以自己的死亡 、 失败告 终 。 《三国演义》是一部英雄的挽诗 , 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审美力量 , 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它的叙事模式中的史诗特点和神话结构 。 史 诗和神话 中的母题 、 原型是一种普遍存在着的心理活动的基本模式 , 它是人类远古社会生活的遗迹 , 是重复了无数次的那些经典经验的 积淀和浓缩 , 无穷无尽的重复已把这些经验刻进了我们的精神构造 中 。 这种原型似乎凝聚着人类从远古以来长期积累的巨大心理能量 , 其情感内容远比个人心理经验强烈 、 深刻 , 可 以震撼我们内心 的最 深处 。 当罗贯中在 《三 国演义》中重现这些原型时 , 我们不 由自主 地被震动 , 仿佛被一种强大的力量运载或超度 , 我们仿佛不再是个 人 , 而是整个族类 , 我们个人的命运也转变成了人类的命运 , 个人 融人了人类和历史的长流中 。 “ 滚滚长江东逝水 , 浪花淘尽英雄 。 是 非成败转头空 , 青山依旧在 , 几度夕阳红 。 白发渔樵江诸上 , 惯看 一 一 7 4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7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6 06:19 , Processed in 0.72857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