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的原型
、
母题等就进人了
《三 国演义》的叙事结构中
,
并起着组
织 的作用
。
比如战争母题
,
这是神话与史诗所共有的
,
前文已有所
论述
。
中国神话思维中的一大原型是
“
灾难一救治
”
的结构模式
,
它
是神话模式
“创世一罪恶
一灾难
(或惩罚)
一拯救一再生
”
结构序
列中的两个环节
,
“女蜗补天”
、
“
稣禹治水
”
神话就是这种
“
灾难一
救治
”
原型的体现
。
《三 国演义》也再现了这个神话原型
:
汉末皇室
昏庸无能
,
纲纪败坏
,
十常侍专权
,
董卓把持朝政直到曹操挟天子
以令诸侯
;
另一方面是黄巾起义
,
战乱频繁
,
诸侯割据直到天下三
分鼎足而立
,
结果老百姓如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
灾难深重
。
这种灾
难是人类因自己的罪恶而受到的惩罚
。
接下来英雄出世
,
以刘关张
以及诸葛亮为代表的集团担负起救治已败坏了的世界和拯救人类的
使命
,
他们铲除
“
罪大恶极
”
的乱臣贼子
,
匡扶宇宙复兴汉室
,
救
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
这个叙事结构可与女蜗补天和大禹治水的神
话相譬类
,
所不同的是刘备孔明这些英雄未能完成女蜗大禹拯救世
界再生人类的事业
,
他们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
这倒类似于逐日未竟
而渴死途中的夸父和治水未完被杀死的鲸
,
以自己的死亡
、
失败告
终
。
《三国演义》是一部英雄的挽诗
,
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审美力量
,
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它的叙事模式中的史诗特点和神话结构
。
史
诗和神话 中的母题
、
原型是一种普遍存在着的心理活动的基本模式
,
它是人类远古社会生活的遗迹
,
是重复了无数次的那些经典经验的
积淀和浓缩
,
无穷无尽的重复已把这些经验刻进了我们的精神构造
中
。
这种原型似乎凝聚着人类从远古以来长期积累的巨大心理能量
,
其情感内容远比个人心理经验强烈
、
深刻
,
可 以震撼我们内心 的最
深处
。
当罗贯中在
《三 国演义》中重现这些原型时
,
我们不 由自主
地被震动
,
仿佛被一种强大的力量运载或超度
,
我们仿佛不再是个
人
,
而是整个族类
,
我们个人的命运也转变成了人类的命运
,
个人
融人了人类和历史的长流中
。
“
滚滚长江东逝水
,
浪花淘尽英雄
。
是
非成败转头空
,
青山依旧在
,
几度夕阳红
。
白发渔樵江诸上
,
惯看
一
一
7 4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