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伦理架构与批判立场─—《三国演义》叙事话语的辨识与阐释
(0 次评价)5019 人阅读0 次下载
言必定奏效 , 然刘备却日 :“不 可 ! 使人杀其母 , 而吾用其子 , 不仁也 ; 留之不去 , 以绝其子母之 道 , 不义也 。 吾宁死 , 不为不仁不义之事 。”读《 三国》 , 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曹操的善 “借” 。 毛宗 岗评日 :“ 曹操一生 , 无所不用其借 : 借天子以命诸侯 ; 又借诸侯以攻诸侯 ; 至于欲安军心 , 则他 人之头亦可借 ; 欲申军令 , 则自己之发亦可借 。 借之谋愈奇 , 借之术愈幻 , 是千古第一奸雄 。”在 如此等等 “借” 的行为中 , 我们可分明看到 , 他 与人的关系完全是一种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 , 既 然连 “天 子 ”也可视为 自己号令诸侯的工具 , 其他人更不言而喻了 。 不惟如此 , 他一生无真 , 宜笑 反哭 , 宜哭反笑 , 连自己内心情感的表达也工具化 、 技术化了 , 此不赘举 。 正因为曹操一生 “橘而 不正 ” , 小说在第11 9 回中借贾充之口评道 :“操虽 功盖华夏 , 下民畏 其威而不怀其德 。” 这显然是从伦理主义的角度作出的评价 。 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 ,站在政治家 的立场上看 , 那么 , 作为君主 ,“究竟是被 人爱戴比被别人畏惧好一些呢?抑或是被人畏惧比被 人爱戴好一些呢? ”马基雅维里 的回答是 :“最好是两者兼备, 但两者合在一起是难乎其难的 。 如 果一个人对两者必须有所取舍 , 那么被人畏惧比受人爱戴是安全得多的 。 ”仁3〕 (P 80 ) 曹操的选 择 , 仿佛如此 。 他能在一般的情势下 , 尽可能做到二者兼备(如击败袁绍后 , 下令烧毁己方私通 袁绍的书信) , 又在必须做出取舍的时候 , 置残酷之名于度外(如耿纪 、 韦晃等谋反事败 , 竟将三 百余官员尽皆斩首) , 一切凭自己的意志办事 。 这正如马 氏所言 :“人们爱戴君 主 , 是基于他们自 己的意志 , 而感到畏惧则基于君主的意志 , 因此一位明智 的君主应 当立足在 自己的意志之上 , 而不是立足在他人的意志之上 。 他只是必须努力避免招仇惹恨 。” [3](P 82 )正是基于避免招仇惹 恨的考虑 , 曹操才不惜玩弄种种手段 , 以掩盖其真实用意 。 此用马基雅维里的比喻来形容 , 他既 是一头狐狸 , 又是一头狮子 :“ 由于狮子不能防止自己落人陷阱 , 而狐狸则不能够抵御豺狼 , 因 此 , 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 , 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 , 以便使豺狼惊骇 。’, 〔 3〕(P 83 ) 由 此可见 , 君主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 他的行为很难立足于道义伦理的基础之上 , 因为政治 有着完全不 同的任务 , 它与道德本就处在一种固有的紧张之中 。 〔 4〕(P l l 4)即使刘备的行为 , 亦 复如此 , 尽管小说是将刘备置于道义伦理的框架之 中加以建构与评判 的 , 但他的许多基于后果 考虑而采取的行动 , 则分明是一种工具合理性行动 , 也即遵循的是工具伦理或责任伦理 , 而非 道义伦理或信念伦理 。 如许田打围中出于 “投 鼠忌器 ”的后 果考虑而摇手送目 、 阻拦关羽去杀曹 操 ; 又为防曹操之警觉 , 不惜以 “学 圃 ”为韬晦之计 。 另如他的假哭荆州 , 也是以 “泪”为工具 , 以 “哭”为手段而 达到其目的的 。 尤其是他起初本不忍以不义的手段谋取同族兄弟刘璋 , 当取而代 之后 , 又握着刘璋之手泣日 :“非吾不行 仁义 , 奈势不得已也! ”既 得益州 , 孔明提出一土难容二 主 , 必得将刘璋 安置荆州 , 刘备不应 , 孔明劝日 :“刘 璋失基业者 , 皆因太弱耳 。 主公若以妇人之 仁临事不决 , 恐此土难以长久 。”为长久之计, 只得从之 。 可见 , 为了达到目的 , 政治家不可能也 不允许他奉行一种绝对伦理 , “ 因为绝对伦理是不问后果的 。”[ 4](P 1 0 7)这正如韦伯所指出的 : “一 切有伦理取向的行为 , 都可以是受两种准则中的一个支配 , 这两种准则有着本质的不 同 , 并 且势不两立 。 指导行为的准则 , 可以是 ‘信念伦理’ , 也可以是 ‘责任伦理’。 这并不是说 , 信念伦 理就等于不负责任 , 或责任伦理就等于毫无信念的机会主义 。 当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 但是 , 悟守信念伦理的行为 同遵循责任伦理的行为 , 即必须顾及自己行为的可能后果 , 这两者之 间却有着极其深刻的对立 。 ”〔 4〕(P 1 0 7)正是由于这一对立 , 才造成小说 “ 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 伪 ” 的客观效果 。 也正因为如此 , “ 即使在目的使手段圣洁化这个原则上做一些让步 , 也无法让 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和谐共处 , 或是判断应 当用哪一个目的来圣洁化哪一个手段 。”[ ]( ) 4 P 1 09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2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5-10 12:35 , Processed in 0.64638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