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
好 的历史演义又往往是一部生 动的战争
学
。
如果 说农民起义 的领导者把《水 浒传》作
为一部聚义教科书的话
,
那么
,
《三国演义》
便是一部 国与国之间攻战厮杀斩关夺将的实
验 战术学
,
如何进 军
,
如何对 阵
,
如 何设
伏
,
如何进攻
,
如何退却
,
在《三国演义》中
都 有细致的描写
。
清入关前(崇德四年)
,
就
命令
“
巴克什
”
(博士)翻 译
“
四书
”
和《三国演
义》
,
顺治七年译出全文
,
颁赐 者旧
,
作 为
l商政规范
。
据说
,
清太 宗用反 间计使 崇祯杀
袁崇焕
,
就是用 的《三 国演义》上 周公瑾赚蒋
干的故事(见《啸亭杂录》 )
。
清将海兰 察不识
书
,
但所向无敌
,
动合兵法
,
也得 力于《三
国演义》一 书
。
清代怕 北方的蒙古重 演宋明
时故事
,
于是羁糜蒙古
,
其方法 是采用桃园
结义的办法
。
清人 自称为刘备
,
以蒙古为关
羽
,
累次封迁关羽为
“忠
谊神武灵佑仁 勇威
显 护国保民精诚绥靖诩 赞宣德 关 圣大帝
”。
重 封关羽
,
也就是抬高蒙古
。
这种做 法虽牵
强 附会得可笑
,
但清王朝 和蒙古相安二百余
年
,
这个措施确实是起了作用的
。
其它如张
献忠
、
李自成
、
张格尔
、
洪秀全等
,
在大规
模战斗时
,
都以
《三国演义》为战斗的教科
书
。
一直到嘉庆年 间还在起作 用
。
额勒登保
从 海超 勇为帐 下
,
超勇送给他满文《三国演
义》一部
,
要他好好揣摩
,
后来在镇压教民
时
,
功居 第一
。
据说得力于这部小说不 小
。
好 的历史演义
,
又必须是一部生 动的文
学教科书
。
众 多的历史演义
,
在艺术上的成就是相
差很大的
。
公认写得最成功的是《三国演义》
。
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
,
道出了《三国演
义》在文学上的两个主要优点
,
一是它的错
综复 杂的结构艺术
,
毛氏认为
,
一 部三 国在
“总起
总结之 中
,
又有 六起六 结
”。
意谓
《三
国》一 书
,
是 由六个可成起迄的故事组成的
。
这六个故事是
:
1
.
汉王 朝兴衰故事
(从董卓
废立到曹玉篡夺)
,
2
.
西蜀故 事‘从成都称帝
到绵竹出降)
;
3
.
刘关张故事(从桃 园结义到
白帝托孤)
;
4
.
诸 葛亮故 事
(从三顾
茅庐 到
六 出祁山)
;
5
.
魏国故事
(从黄初改元 到司马
受禅)
;
6
.
东吴故 事
(从孙 坚匿玺到 孙 皓 衔
璧)
。
这六个 故事不是平行的
,
也不 是 衔 接
的
,
而是犬牙 交错的
。
毛 宗岗说
:“凡此 数段
文字
,
联络交互于 其间
,
或此 方 起而彼已
结
,
或此未 结而彼 又起
,
读之不 见其 断续之
迹
,
而按之则自有 章法之可知也
。”
毛氏认为
《三 国演义》的第二 个优 点是它编 织故事 时采
用 了多种艺术技巧
。
他 用比喻的方 法
,
指 出
该书 有十几个妙处
。
如
:“
有巧收 幻结之妙
”,
“有
以宾衬主之妙
”,“有
同树异 枝
、
同 枝 异
叶
、
同叶 异花
、
同花异果 之妙
”、“有星 移斗
转
、
雨覆风 翻之妙
”、“
有横云断岭
、
横 桥锁
溪之 妙
”、“
有将雪见羲
,
将 雨闻雷 之妙
”
最后
,
他说
:“《
三国》叙事 之佳
,
直 与《史记》
仿佛
”,
读《三国演义》
,“胜读《列
国志》
胜读《西 游记》
··
一胜读《水 浒传》
。”其它 一些
演义
,
在写作方法 上各有 它的 长 处
。
《东 周
列国志》的写作技 巧
,
评 价颇不 一样
,
有的
认为他
“脉络
分明
,
有条不紊
”,
也有人认为
它
“
手忙脚乱
”,“无
提纲絮领之魄力
,
尤可见
穿插 剪裁之间不甚 得法也
。”
(《缺名笔记》)
好的历史演义
,
善于 叙写 大规 模的战
斗
,
以及朝 廷宫 闹间错综复 杂的关系
,
具有
结构宏大
,
人 物鲜明
,
故事 生动
,
语言通 畅等
优点
。
历史演义又 无例外地采用章回体的形
式
,
以便使连贯的历史事件从时 间上 划分成
明确的阶段
,
编织 一个又 一个的高潮
,
设 置
一个 又一个的悬念
。
演义又采用韵 散结合的
文体
,
叙事 之余
,
咏叹吟唱
,
便于 引起读者
的兴趣
。
不少作家幼年 时 阅读历史演义
,
往 往
引发 起文学 创作兴趣的萌芽
,
走上了创作的
道路
。
直到今天
,
好的历史演义对 创作还有
着重要的借鉴 意义
,
对我 们今天写作宏大的
历史事件提供了有 益的参考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