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巾起义时间 的几个何题
—
兼与刘 九 生同志 商榷
丁培仁
本文拟就黄巾起义时间方面的 几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考证
,
并试探张角选择 甲子岁三月
五日作为起义日期的神秘用意
。
一
、
三月五日
“
甲子
”
说及
《三国志》记载的外误
过去一些史学论著在论述 到黄巾起义过程时
,
往 往把黄巾军 预定起义日期 即汉 灵帝中平
元年(公 元1 8
4
年
)
三月五日误作申子 日
。
以《后汉 书
·
灵帝纪》对照徐绍祯《后 汉书朔闰
考》
、
陈垣《二十史朔闰表》
,
推三月五日为庚戌
,
甲子应 是十九白
,
可知其误
。
考
《三国志
·
吴书
·
孙破虏讨逆传》有这样的记载
:
“中平元年
,
黄巾贼帅张角起午魏
郡
,
托有神灵
,
遣八使以善道教化天下
,
而潜 相连结
,
自称
‘黄天泰
平
,
。
三月甲子
,
兰十
六方一旦俱发
,
天下响应
,
蟠烧郡县
,
杀害长吏
。
”
三月五 日
“
甲子
”
说盖本于此
。
位笼
,
这段记载并不正确
。
范哗《后 汉书》对黄巾起义 记述较为翔实
,
它指出
:
从张角派渣八个第
子到各地宣道
,
封中平元年发动起义
,
巾经十余年
,
木来约走在三月五日起事
,
但因拔提
告
密
,
打乱了原定计划
,
故提前于二月间发 动 了起义
,
其他史书亦无一 字涉及
“三月
甲扑
。
如普司马彪《续汉书
·
五行志》记作
“到
中平元年二月
,
张角兄弟起兵冀州
”
,
袁宏《后 汉
纪
·
灵帝纪》也说
,
黄巾
“期三月五
日起义
,
同时俱发
。
二月
,
角等皆举兵”
;
《资治
通 鉴
·
汉 纪五十》亦 与《后 汉书》大致相同
。
另
,
《金石萃编》卷十八载《都阳令曹全碑》
云
:“光和
·
一七年三 月
(曹全)
除郎巾
,
拜酒泉禄福长
。
妖贼张角起于幽冀
,
充豫荆扬同
时并动
。
”
曹全碑造于中平二年
。
碑文所谓光和七年即中平元年
(是年十二月 改 元)
,
而
“三月”
则记曹全拜禄福县长事
,
继之追述黄巾起义
。
据《后汉书
·
灵帝 纪》
,
黄巾起义爆
发后
,
东汉王朝很快采取了一系列军事
、
政治措施
:“以
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
,
将兵屯 都
亭
,
置八关都尉官
”
—
时在三 月戊申即三月 三日
;“大赦党人,
还诸徙者
”
一
时在三月
壬子即三月七日
。
可知起 义实际 上是在二月底爆发的
。
碑文说黄巾于六州
“同时并动”
,
这 与范哗《后 汉书》和袁宏《后汉纪》的 记载是 相符合
的
。
据《后汉书》载
,
傅燮上疏奏说
:“张
角起 于赵 魏
,
黄巾乱 于六州
。
”
李 贤 注
:“此
云
‘六州’
,
盖初起时也
。
”
可见黄巾发动起义 时尚仅 及六州
;
青
、
徐二州起义
,
那是以后的
事
。
据此
,
范书记载张角部帅
“有三十六方”
(《灵帝 纪》)并非
“三十六
方一旦俱发
”
的
意思
。
《 续汉书
·
五行志》或言
“立三十六方”
,
或言
“三十六方,
四面出和
”
,
或 言
“七
州二十八郡同时俱发
”
,
殆汇集诸说而已
。
陈寿把设立三十六方一事误作起义时
“三
十六
方一旦俱发
”
,
大概是沿袭了各种说法之一
。
此说不合当时碑文和范书
、
袁纪
,
故当以黄巾
在六州同时起义为是
,
,
10 7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