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
、
关子毛宗岗的小说理 论
(一 )正确理解毛宗 岗的文艺思 想
。
由于毛宗
岗在托名金圣叹写 的《序 》里提到《三国演义 》是
“据实指陈,
非属 臆造
,
堪与史册相表 里
”
;
在
《读三国志法》中又说
“
《三国》实 叙帝王之事
,
真而可考
”,“《三
国》叙一定 之
事
无 容改
易
”,
有的论著便贬之为
“把历
史小说和历史著作
混为一谈
,
这在理论上是一种倒退
”。
在讨 论 会
匕
,
一些同志指 出
:
毛宗岗的九述提法只是一 些抽
象的议记
与他修改
、
评点《三国演义 》的具体艺
木实践大相径庭
。
实际少
,
《三国演义》并非事事
“真而可考”.
而毛宗岗在评改时
,
又以艺下家的
眼光
,
作了不少虚构
。
囚此
,
街八
、J应当透过 他的
论
断
.
发掘他多红正 的艺木思想
。
(二)毛宗 岗对小说理论的贞献
.
大家在讨论
中谈到这样几个方面
:
1
、
概拮了历史小说的主要待点
.
毛宗 岗在对
《三国演义》的评 改中
,
阐明了历史小说的主要特
点
:
(1)在历义小说与历史事实的关系上
,
特别
强调 前者刘后者的依赖性
,
LZ)
主张历史小说 可
以有虚构
,
并对夕日何虚构发表了一些见解;(3)
重视历史小说的社会功能
,
强 调其认识作用相教育
作用
。
2
、
总结了《三国演义》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木
经验
,
突出了共间 的辩证法因素
.
毛宗岗在评点
中
,
十分重视对人物性格两重性的分析
,
特别是对
曹操和刘备形象的分析史见梢辟
,
这是他对中国小
说美字的重安贡献
.
3
、
详细而精湛地分析了《演义 》的情节结
构
,
并加以理论的概括
。
首先
,
毛宗岗以《三国演
义》 为典范
,
总结了情节结构的三条原则
:
一是情
节结构的完整性
,
二是情节结构的曲折性
,
三是情
节结构的独创性
。
其次
,
他总 结了《演义 》情节结
构的 艺术方法
,
发有
认所未发
,
超过了金圣叹
。
(三)毛宗 岗在小说批评史上的地位
。
有的同
志指出
,
毛宗岗在金圣叹和脂砚 斋之间承前启后
,
在小说批评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
有的 同志认
为
,
毛宗岗的刁
丫说评点虽然 受到了金圣叹评点
《水
浒 》的重蛋弓影响
,
但他决不仅仅是金氏理论的发挥
者
、
推广者和宣传者
,
而是纠止了金圣叹 的偏见
,
填补了历史小说理论的空白
。
因此
,
中国古代寸说
理论的真正形成
,
是以金圣叹和毛宗 岗二人的小说
评点为标志的
.
四
、
关于《三 国演义 》的研究方法
随着《三国演义》研究的发展
,
研究方法问题
便成了讨论会上争论最为热烈的问题
。
代表们的意
见可以分为两类
:
(一)有关方法论本 身的一些思考
。
代表 们普
遍认为
.
《三国演义》研究和文学其他领域的研究
一样
,
不能拘守单一的顺向思维模式
,
而应提倡多
向思维
,
采用多种方法
。
有的同志提出
,
,对新
方法
要滇重鉴别
,
不要一哄而起
,
不 要盲目趋从
;
不能
指导创 作的方法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
自然科学的方
法必须经过文学的中介
,
才能有益于创作和批评
.
有的同志提出
,
传统方法和新方法可以并行不悖
,
要根据不同的研究课题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
不
能一概而论
;
而且
,
新方法也不止是
“三论”.
心
理分析的方法
、
比较研究的方法等都有其用武之
地
。
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
,
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
义的实事求是原则
.
不少同志还提出
,
研究《三国
演义》和其他古典勺说
,
必须注意研究 中国人的思
维方式 和心理特征
,
在研究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进
行
。
(二 ) 运用不同方法研究具体问题的一些尝
试
。
在研究曹操这个典型形象时
,
有 的同志运用
“性
格组合论
”
的原理
,
指出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
的曹操形象是有机的二重组 合体
,
雄才大略的英雄
与奸诈凶残的奸雄集于一身
.
曹 操二重组合性格所
具的永恒价值
,
在于它体现了人类社会生活中功利
关系与道义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
.
反映了罗贯 中对
这个问题深刻的反思和认识
.
有的 同志根据恩格斯
提出的美学的和历史的舰点
,
指出《演 义 》 把曹操
处理为反面人物
,
这是无法否认的
,
而罗贯 中这样
做也是完全有理由的
。
这是因为
:
进步或反动是一
个政治概念
.
而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则属于美学范
畴
,
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
古代作家把一些在历史上
起过进步作用 的统治阶级代表人物当作体现剥 削阶
级罪恶本质和各种恶德的典型来加以揭露
.
把子
鲤J
写成 反面人物
,
这是应该肯定的
。
(孟杰)
119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