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三国演义
》学术讨论会综述
第三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于19 8
5年10月
2 2日至2 6日在江苏镇江市举行
。
会议着重讨论了以
下几个问题
:
一
、
关于罗贯中的生平和思想
疾苦
提倡
“仁政”,
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禾!贤人
政治思想
。
这种复杂的思想性格
,
对罗贯 中的思想
和创作产生了微妙的影响
.
从吠三 国志通 俗演义》
的内容看
,
罗贯 中向往仁政
,
反对暴政
,
同情人民
疾苦
,
但又反对农民起义的思想倾向
,
与赵宝峰的
思 想是契合 的
。
(一、关于罗贯中的籍贯
主要有两种意见
:
一种意见认为
,
罗贯 中是太原儿主要 根据
是
:
(1)明代贾仲明《录鬼簿续编 》 明确记 载
:
“罗贯中.
太原人
”,
而贾仲 明与罗贯中
“为忘年
交
”,
所记当不误;
tZ)罗贯中创作的几部小 说
中着意褒 美的主要人物
,
如《残唐五代史演义传》
中的李存孝
,
《三国志通 俗演义》中的关 羽
,
《三
遂平妖 专》中的文彦博等
,
都是山西人
,
这显然与
他的乡土观念有关
。
另一种意见认为罗贯中是东原人
.
主要 根据
是
:
(
1)早期白
洲三国志演义 》版本多题为
“东
原罗贯中编次
”,
这符合古代文人在自己名字前面
冠似原籍地名的习惯
;
(
2)
罗贯 中的其他小说
,
《隋唐两朝志传》题作
“
东原贯 中罗 本编辑
”
,
《三遂平妖传》题作
“东
原岁贯中编
”,
一百十五
回本《水浒 》也题作
“东原罗贯
中编辑
”.
这是罗
贯中本人对原籍的意见
,
应当尊重
。
(二)关于罗贯中的思 想
明代王忻《稗史汇编》中有罗贯中
“有
志图
王
”
的记载
,
后来又有罗贯 中
“客 霸府张士诚”
的
说法
。
因此
,
长期以来
,
学术界多认为罗贯中参加
了元末农民起义
。
最近
,
有的同志从罗 贯中与葛可
久的比较
、
罗贯中与元代理学家赵宝峰 的关系入
手
,
说明罗贯中的
“有志 图王”,
并不是要推翻元
王朝
,
而是要为元王朝效力
。
在本届讨论会上
,
对
罗贯中与赵宝峰的关系又有了迸一步 的探讨
。
赵宝
峰在政洽上始终忠于元王朝
,
反对农民起义
;
但在
另一方面
,
他又是地主阶级中比较开明的人物
,
在
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上比较开通随和
.
他了解民生
二
、
关于东吴人物形象的研究
在《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 中
,
对东吴人物
形象的研究一直是个薄弱环节
。
在本届讨论会上
,
这种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变
。
会议共收到有关人物 形
象研究论文二十篇
,
其中有关东吴人物形象的就有
十五篇
。
这些论文表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
( 一 )研究范围有所扩大
。
除对孙权
、
周瑜
、
鲁肃续有新论之外
,
对吕蒙
、
陆逊
、
张昭
、
桥玄
等
,
都有专 文论述
。
这就为人们全面认识 东吴集团
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
(二) 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
关于孙权
,
有同志
认为
,
罗贯中对历史上有关孙权的材料加以合理的
取舍
,
运用简练 的笔触
.
最 大限度地表现了他任贤
用能和作 出决策时的内在力量
,
使孙权成 为《演
义 》中雄踞东南
、
长于用人而又稳健的霸 主形象
。
关于陆逊
,
有同志指 出
,
在东吴集团的先后四任大
都督中
,
周瑜
、
鲁肃
、
吕蒙都是作为陪衬性的或者
带有某些批判性成分的形象来描写 的
唯有陆逊是
被作为主体性形象进行歌颂性描写的最高军事 将
领
。
(三)提供了一些有用 的资料
。
例如
,
长期以
来人们多以为《演义》中的桥国老就是东汉太尉桥
玄
。
有同志对此进行了考证
,
指出桥玄在《后汉
书》中有传
,
为梁国唯阳(今河南省商丘县) 人
.
卒于光和六年(183年) ,时年七十五岁
,
建安时
早已不在人世
;
而桥国老则是舒州怀宁( 今安徽省
怀宁县) 人
,
建安十四年(
209年) 孙刘联姻时
尚
健在
。
因此
,
桥国老并非桥太尉
。
1 18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