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
,
唯陈寿
《三 国志》文质辨洽
,
荀
、
张比之
迁
、
固
,
非妄誉也
。
”
可见
,
魏晋南北 朝时
期
,
陈寿其人其书的声誉是相 当高的
。
事至唐初
,
形势有所 变 化
。
新 出官修
《晋书
·
陈寿传》对其人共 朽虽有赞扬
,
但同
时又提出责难
,
贬词 虽寥 寥数语
,
份录却不
轻
。
《晋书》批 评 说:
“
或云丁仪
、
丁皮有
盛名砖魏
,
寿谓其子曰
:
`
可觅千解米见
`了
,
当为尊公作佳传
,
丁不与之
,
竟不为立传
。
寿父为马逻参军
,
傻为诸葛亮所诛
,
寿父亦
坐被先
,
诸葛瞻又轻寿
。
寿 为亮立传
,
谓亮
将略非长
,
无应敌之才
。
言瞻惟工书
,
名过
其实
,
议者以此少之
。
”
这段话主要提出两
点贬责
,
一是关 于诸葛亮的评价,二是所谓
索米立传问题
。
应该说
,
两条都是站 不住脚
的
。
关于诸葛亮的评价
,
翻阅史料便知街亭
之败
,
陈寿恰恰是秉笔直书了马漫之罪
。
《三
国志
·
诸葛亮传
》
:
“傻
违亮节度
,
举动失
宜
,
大为都所破
。
”
陈寿未 尝以私怨 归罪 于
亮
,
至于传中评亮
“
将略
一1
卜 长
”
,
亦1卜陈寿
一人看法
,
“与 时和 后 世史家多有此
说
。
为袭
松之 注所引的袁准
、
张 俨等人的著作皆有这
种评论
,
袁准说
:“
以亮之才而少其功
,
何也?
衰子日
:
亮
,
持本者也
,
其于应变
,
则非所
长也
·
一
”
(见《三国志》卷三 十五 注引)
。
显然
,
《晋书》的指责并无根据
。
还 应指出
,
后人心 目中诸葛亮的形象有相当多的美化
、
神化的成份
,
而 这些被美化
、
神化的材料
,
当然不能成 为评价历史人物的依据
。
陈寿在
充分肯定诸葛亮的功绩与刁
`
智的同 时
,
指 出
其不足
,
正 是历史家应 有 的严肃态度
,
有何
不好?平心而 论
,
陈寿对诸葛亮还是尊崇推
许的
,
清人王鸣盛 在《
一1一
七史商榷》中已有论
证
。
这里
,
还 可以看看陈寿对诸葛亮的正面
评论
:“尽忠 益时
者虽仇必赏
,
犯法 怠慢者
虽亲必罚
,
服罪输情者虽 重必释
,
游辞巧饰
者虽轻必戮
。
善无微而不赏
,
恶无纤而不贬
可 谓 识治之 良刁
,
怜
、
,特之
亚 匹矣
。
”
而对如此赞许之文
,
怎 么能说陈寿以私怨曲
笔在有意贬 低诸葛亮 呢?
关于所谓陈寿 向二J
`
之子索米不 得
,
不
为立传一事
,
不 知《晋书》所据何 在?但此
说一出
,
议论哗 然
,
以刘知儿为代表的
一
批
史学家信其有
,
另
一
派以清代 朱彝尊
、
杭 世
骏及钱大听等为代表的史学家则辨 J七必 无
。
总的看来
,
信其有者如刘知儿
,
在
《史通》
中仅信而己
,
并未论证
《
片 朽》所贬之确
,
而力辨其无的清代学者却从各方 而做
一
J
`
详细
的考辨
。
潘眉
《三国志考证》
卷五
:
“丁仪
,
丁宾官不 过右刺奸椽及黄门侍郎
,
外无摧锋
接刃之 功
,
内无升堂庙胜 之效
。
党于陈思王
,
冀摇家 嗣
,
启衅骨 肉
,
事既不成
,
刑戮随之
,
斯实魏朝罪 人
,
不得立传明矣
。
晋史谓索米
不 得不 为立传
,
此最无识之言
。
”
再说
,
以
建安七子 之才
,
陈寿为之立专传 若不过王架
一 人而已
,
二丁事迹与徐干等同附集传之后
又予以
“亦有文采”
的评价
,
应该说是很肴
重二丁的处 理方 式j ’
。
何况
,
几J
一
事迹 平平
,
文采之外
,
其它事迹 人 品未见
;;百尚,
1:
沈《魏
书
》
、
负豢《魏略》均有劣迹见载
。
所以索
米一说恐怕也是 令人难以置信的
。
既然如此
,
这 些莫须有的指责 是 怎样进
入
《晋书》的呢?
如众所知
,
《
晋书
》系中
国古代官修史书
,
编审 自不 及 私家修史之谨
严,
材料来源除参诸旧史之外
,
还多采小说
、
轶闻
。
这当然不能算作
《晋书》之病
。
但修
史文士因喜好
《世说》一类的文字
,
往往不
忍割爱
,
致使
《晋书》
向有选材芜杂之 评
,
其中掺进一此道听途 说
,
不够审慎的材料是
完 全可能的
。
我们评价陈寿应 该抓 住他的基本的和l三
要的事迹
。
《晋书》
的两条贬词
,
在没有新
的和充分的证据发现之前
,
至 多只能存 疑
,
不能据以贬责陈寿
。
浦起龙的
《
史通通释
》
说
:
“
予考《陈寿传
》
,
有 谓丁宾子 觅千 解
米
,
丁不与
,
竟不 立传之说
。
但有
`
或云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