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军事 思想十题21 1
夫传) ) )曹操以周亚夫喻徐晃
,
亦实乃赞其为
“真
将军
”。
3
、“将
有五危
”。
曹操接受了
《孙子》
“将
有五危
”
之说
。
何谓
“五
危, ’?
曰
:
必死
,
必 生
,
忿速
,
廉洁
,
爱
民
。
原文难懂
,
现录郭化若今译
《孙子》如下
:“将帅有五种
〔性格上 的缺陷造成 的〕危险
:
只知死拼会被杀
,
贪生怕死会被俘
,
急躁 易怒则经 不起刺激
,
廉洁 自爱则受 不 了侮辱
,
爱护
居 民则〔会因掩护居 民而〕遭受烦劳
。
这五种危险
,
是将帅的过错
,
也是用兵 的灾害呀
!
军
队覆灭
、
将帅被杀
,
都 由于这五种危险引起
,
是不可不警惕的
。”
(《十 一家注 孙子》
,
上 海古
籍出版社
1 978
年
4
月版
,
第 4 2
2
页)
曹操按照自己的理解并注解
“五危”
,
指出
:
对付
“必
死
”
者
,
即
“勇 而
无虑
,
必欲死斗
”
的将领
,
可以设奇用伏而杀之
;
对付
“
必生
”
者
,
即
“见利畏
怯
”
而不敢进者
,
可以想法俘虏他
;
对付
“忿速”
者
,
即
“疾急之人”,
可激其愤怒
而致之
;
对付
“廉
洁
”
的人
,
可用侮辱的办法 而致之
;
对付
“爱民”
者
,
则出其所必趋
,
引
其倍道兼行以救
,
从而烦劳其师
,
乘机而 取之
。
曹操在自己的军事行动中贯彻了这一 思想
,
不仅战前事后常以此劝勉将领
,
而且 交战之
前总是同其部属 以此分析敌方将帅的弱点所在
。
大将夏侯渊英勇能战
,
“赴急疾
,
常出敌不意
”
(《三国志
·
魏书
·
夏侯渊传) ) )
,
屡受 曹
操表扬
。
但 此人又颇 有
“
必死
”、“忿速”
的弱点
,
因此
“渊 虽数战胜,
太祖
(曹操)
常 戒曰
;
为将当有怯弱时
,
不可但恃勇也
。
将 当以 勇为本
,
行之以智计
;
但知任勇
,
一匹夫 敌 耳
。
”
(同上)
“以
勇为本
,
行之以智计
”,
这是曹操御将的重要要求
。
可惜
,
夏侯渊未以曹操所戒为
然
,
但恃匹夫之勇
,
蔑敌轻出而 死于敌
。
曹操对其
“虎步
关右
,
所向无前
”,
特予嘉 奖
;
但当
其因补鹿角而死于敌以后
,
曹操虽甚 悲伤
,
但亦毫不客气地指 出
“渊本
非能用 兵也
”,
并说
“为督帅
尚不 当亲战
,
况补鹿角乎!
”
(《御览》卷3 3 7)
“将
当以勇为本
,
行之以智计
”,“督帅不
当亲战
”,
都是曹操军事思想的重 要体现
。
4
、
为将应防六过
。
《孙子》谈到兵败有六种情形
,
“
非天之灾
,
将之过也
。
”
(《地形篇) ) )这 六种情形是 走
、
弛
、
陷
、
崩
、
乱
、
北
。
曹操极重将之六 过
,
所以逐 一作了注解
,
并发挥了 自己的思想
。
《孙子》说
,“
势均
,
以一击十
,
曰走
。”
曹操认为各方面的条件差不 多而以少击多
,
乃是
“
不料力
”
(《地形篇》注)
,
即自不量力
。
因此他主张
,
自己兵少
,
“高壁坚 垒勿 与战”
,
自己
兵 力不如 对方
,
“引 兵避 之”
,
“
小不能 当大
”
(《谋 攻篇》注)
。
《孙子》说
:“
卒强吏 弱
,
日弛
。”
曹操指出
,“
吏 不能统
,
故弛坏
。”
(《地形篇》注)
他
非常明白
,
一个 部 队的战斗 力
、
军 纪好坏
,
都与将军及 其各级属吏有着 直接关系
.
因而择 将
选吏不能不慎
。
史载
,
他每选重要的将领或镇守大 员总是 反复思索
。
建安二十四年
(公元2 15
年)
,
他 想选人作 为垂相府 长史镇守长 安以备蜀
,
主事人推选的人皆不如意
,
后来他 忽然想到
杜袭
.
因说
“
释哄骥而不乘
,
焉皇皇 而更索?
”
(《三国志
·
魏 书
·
杜 袭传) ) )
即反映他的这种
心理和情绪
。
建安十九年
(公元
2 1
4
年)
,
他甚至为选军中典狱
,
特意发 布命令说
:
、
“军 中典
狱者或非其人
,
三军死生之事
,
吾甚惧之
。”
(《三国志
·
魏书
·
武帝纪》 )
《孙子》说
:“吏强 卒弱,
曰陷
。”
曹操注谓
:“
吏强 欲进
,
卒弱辄陷
,
败也
。”
将领有能力
,
如果 士卒太弱
,
同样 要打败仗
。
因此
,
作 为将领 就应该知道如何鼓士气
,
如何练兵
。
曹操知
此之要
,
因而既重鼓舞士气
,
又重实际 练兵
。
官渡战袁绍
,
明明很困难
,
却对运 粮兵说
,
“
却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