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战争与和平》和《三国演义》史诗风格比较
(0 次评价)5363 人阅读0 次下载
第三{王马 《战争与和平》和《三国演义》史诗风格比较 在这样的暴政和 战乱 中 , 人 民希望结束国家分裂 的局面 , 求得社会的安定 , 同时幻 想有仁君 、 贤臣出来 , 施行仁政 , 稗能安居乐 业 。 《三国演义 》中刘备 、 诸葛亮的形象 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 种憧憬与愿望 。 刘备早年就有志于 “匡扶社翟” , 他 与关羽 、 张飞 桃园结义 时的誓词是 “ _L 报 国家 , 下安黎 庶 ” 。 他 三请诸葛亮为的是 “求济 世安民 之 术 ” , 以拯救苍生为宏愿 。 这些 也都在他 的行 动 中体现出来 。 他 初作安喜县尉就 “与民 秋毫无犯 , 民皆感化 ” 。 在徐州时 , 深为百姓爱戴 , 在新野 , 百姓则作歌称颂 。 携民渡 江一节 , 尤 为动人 , 在那生 死存 亡的危急关头 , 他也仍 然不因强敌 的追逼而抛弃跟随他 逃难的百姓 。 这些 与董卓 、 曹操之暴虐适 成鲜明的对照 。 贯穿于整部作品中心的刘备与 曹操的斗争 , 不只 是两个政权的斗争 , 而且是两种政治理想 、 两种道德准则 、 两种精神 力量 的斗争 。 在那个时代 , 我们不能 要求有一个代表人民利 益的政权出现 。 除了阶 级斗 争激化到酿成人民起义外 , 人 民平日是以他们 创造性的劳动 , 以他们崇高的理想和道德 精神对民族历史 、 民族 文化 、 民族性格 、 民族精神起深刻的影响作用 , 同时以民心的 向 背影响着统治阶级的人物 , 推 动历史和社会向前发展 。 刘备 、 诸葛亮形象中所表现的仁 爱 思想 , 济苍生 , 安社穆的责任感 , 坚强 的斗争意志 , 奋斗不息的精神 , 是体现了我们 民族长期形成 的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的 , 并且反过来 , 又促进了我们民族性格的形成 , 推 动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昂扬 。 《三 国演义》的史诗性质正是 在这一方面获得深刻 的体现 。 作为一部史诗性的作品 , 《战争与和平 》在结构上独具特 色 , 呈现出独特的史诗风 格 。 亚里士多德在论述史诗 的结 构 时说 : “史诗 的情节也应 象悲剧的情节那样 , 按照戏 剧的原则安排 , 环绕着一个整一的行 动 , 有头 , 有身 , 有尾 , 这样它才能象一个完整的 活东西 。 ” 他在解释什么是 悲剧 的完整的结构时说 : “所谓 ‘ 完整 ’ , 指事之有头 , 有身 , 有尾 。 所谓 ‘头’, 指事之不必然上承他事 , 但自然引起他事之发 生者 ; 所谓 ‘尾’, 恰与 此相反 , 指事之按 照必然律或常规自然的 上承他事者 , 但无他事继其后, 所谓 ‘ 身 ’, 指事之承前启后 者 。 ” 在这 里亚里士多德指出所谓结构完整是 指故事情 节应合乎因果律 。 亚 里士多德的这一 论断成为西方叙事 体文学的圭桌 , 它一直影响到西 方近代长篇小说的结构观 。 那种 “一 人一事 , 一 线到底 ” 的结构模式 , 情节单纯齐整 , 首尾封 闭的体系和戏剧性发展 的方式方 法 , 长 期来便成为西方叙事文学的 固定格局 。 这 种模 式的长处是 能有效地 将主题 、 人物 、 情节统一 在一个精心制作的结构之 中 , 使作品 形成为一个统一的艺术有机体 。 西方的作家们循此 法则创作出了一系列结构 精巧 的名 著 , 以致人们认为只有这样去构思作品 , 才能达到艺术整体的统一 。 但是 , 艺术是发展 的 , 没有也不应有一成不 变的 固定的艺术法则 。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的最 大创 新 , 就 是适 应作品内容的需要 彻底盆 新 了长篇小说的 结构 , ’臼 打破了 “一人 一事, 一线 到底 ” 的模 式 , 按照生 活本身的无限丰富性创造了开放式的 小说结构 ,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12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9 03:32 , Processed in 3.76529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