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1 9 9 8
年 第
4
期总第
4 0
期
《三
国演义
》
中观念
的
二 元对立与价值取向
傅隆基
提要
《三 国演义》蕴 含的思想内容呈现出 十 分 复 杂 的 形态
。
以往 的 论者往 往 据 其一个方面作出肯 定
或否定 的论断
.
不免失 之片面
。
本文立足于系统的观点
,
以结构主义叙事理 论中的二元 对立概念作为参照
,
对
《三国演义》中复杂 的思 想 内 涵作了清理
,
着重对天命与人谋
、
忠与 义 等几组 对立 现象进 行了探讨
,
并阐 明其价
值取 向
。
文章拓深了对《三国演义》内容的研究
。
关键词二元对立系 统论价值取向
作者傅 隆基
,
华 中理工 大 学中文系教授
。
问题的 提 出
二元对 立
,
是我从 西方 结构主义中摄取的一个 概念
。
它最 早来源于瑞士语 言学 家索 绪尔
。
索绪 尔的
一个重要理 论
,
就是以
“对
立
”
(差异)为意义来源
,
意义必须藉形式 对照时的差别才 能产生或存 在
。
这 个
原则 后来 为结构主 义者引申到 其 它文化及社 会现象上
,
成 为结构主义的中心概 念
。
实际上
,
在 中国的传 统文化 中
,
早就存在 着一系列的二元对立现象
,
如阴阳
、
动静
、
刚柔
、
虚实
,
等等
。
当然
,
中国传 统文化中 的二元 对立与 西方文化中的二元对 立是不 同的
,
西 方文化 中的上帝与 魔鬼
,
善与
恶
,
灵与 肉
,
心与物等 等
,
都趋 向于绝对的对抗
,
只有二 元价 值
。
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阴 阳
、
刚柔等概念
,
既
对立
,
又包含
,
属于多元价 值系统
,
但也并非没有 价值 取向
,
只是 中国传 统注重 的并 非其极端的价值取
向
,
而是两 极的 迭替 与交 互作用
。
从这个角度 来 审视一下《三 国演义》
,
我们发现
,
在《三国演义》中
,
存在着天命与人谋
、
忠与义
、
人世
与 出世
,
王道 与霸 道
、
正统思想 与行德 者王
、
英 雄 史观与民本主义等一 系 列 的二 元 对立 现象
。
在以往 的
《三国演义》研究 中
,
由于人们缺乏系统 的观 点
,
往往据 其一方面
,
来 肯定 或否定《三国演义》的思想价 值
。
比如有人 根据《三国演义》中的天命 观
,
认为《三国演义》宣扬的是正统观 念
,
有人则 依 据《三 国演义》的肯
定人 谋
,
认为《三国演义》宣传了人定胜天的民主思想
。
还 有人面对 着《三国演义》中矛盾
、
复 杂的观念而
不知所从
,
感到困惑
,
而难以确定其 价值 取 向
。
其实
,
我们只要 运用系统 观点
,
正视《三 国演 义》中这种 复
杂
、
矛盾 的二元对 立 现象
,
细致 加以分析
,
是 不难找到这种现象 产生 的原因及其 价值取 向的
。
下面
,
我们
对《三 国演义》中的几 组二 元对立现象
,
重点 作些 剖析
,
以探 求《三国演义》的价值 所在
。
不当之处
,
还请同
行 专 家不吝指正
。
天命与 人谋
在《三 国演义》中
,
无疑存在着天命思想
。
天命
、
天数
、
气数
、
定数 等等 概念
,
都是一个意 思
。
作 者 认 为
,
天是 决定 着汉末鼎足三分
,
三分又一统归晋的根本原因
。
《三国演义》末回有一首《古风》
。
《古 风》的最后
四句 是
:“
纷纷世 事 无穷尽
,
天数茫 茫不 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
,
一统 乾坤归晋 朝
。’川
天数茫 茫不 可逃
”
,
正
是作 者对三国兴亡 历史所 作的定命解释
,
隐含着作者 深深的感叹
。
在作者看来
,
天命对人事的干 预
,
主要
表现 在以下几 方面
:
一是 垂兆示警
。
当朝 政败 坏
,
朝纲不振时上天 即垂示 异兆以为 警戒
。
当坏 人作恶 时
,
也显示异常现象作 为告 诫或惩罚
。
二是 决定人 的生死 寿 夭与降瑞赐福
。
如 真龙天 子出现
,
必有祥 瑞
;
人
注定该死
,
不能强活
;
注定不该死
,
必能绝处逢生
。
例如
,
小说一开始
,
便写 到汉 灵帝时因太监弄 权
,
结果
在 朝廷殿 堂及全国各地
,
出现了种种 自然灾害与异常 现象
。
汉灵帝不知警省
,
于是招致天下大乱
。
曹王
废 弃 献帝
,
篡权夺位
,
当他正在 受禅台上 向上苍跪 拜 时
,
突然
“坛 前卷 起
一阵怪风
,
飞沙走石
,
急如 骤雨
,
一
88
-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