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过渡, 还应当另有中间环节的过渡。
这个成为中间环节的应是宋元话本或杂剧。宋
吴自 牧《 梦梁录· 小说讲经史》 载:“ 讲史书者, 谓讲说
《 通鉴》 、 汉、 唐历 代 书史 文传, 兴废争 战之
事。 e + [8 ](P 1 0 3 )洪迈《 夷坚支志》 丁集卷三《 班固人梦》 条
有“ 今晚讲说《 汉书》 ” 的话, 又据今存元至治《 新刊全
相平话前汉书续集》 , 可以相信此前早就有《 全相平
话前汉书正集》 , 这些说话—话本之中, 必有项羽
捉陵母以招王陵故事。又, 元钟嗣成《 录鬼簿》 载有
顾仲清《 陵母伏剑》 一本, 当然就是演王陵及陵母故
事。另外, 王国维《 曲录》 载有元王伯成《 兴刘灭汉》
一本, 也可能涉及这一题材。但是, 一般说杂剧后起
于话本, 加以顾仲清、 王伯成皆元中期人, 所编陵母
故事杂剧当然晚于话本。所以, 作为《 汉将王陵变》
情节向 《 三国 演义》 徐母故事过渡中间环节的, 首选
应当是宋代说《 汉书》 的话本, 其次才是杂剧。明代
甄伟作有《 西汉演义》 , 叙陵母事略同《 汉将王陵变》 ,
大约就参考过这种宋代说《 汉书》 的话本抑或顾仲
清、 王伯成的杂剧。罗贯中时代早于甄伟, 《 三国演
义》 叙徐母故事与《 汉将王陵变》 的雷同, 也应是直接
从宋代说《 汉书》 话本或顾、 王的杂剧挪借而来。但
是, 《 汉将王陵变》 又如何演为宋代说《 汉书》 话本的
内容, 也还是考察这一题材演进过程必须弄清的又
一中间环节。
这一中间环节的特殊性, 表现为民间艺术形式
间的相互影响。具体地说, 从《 汉将王陵变》 到宋代
说《 汉书》 话本中陵母故事, 是宋初佛教俗讲与市民
说话代兴和前者为后者吸纳的结果。话本是说话艺
术的产物。说话艺术早在隋唐已经发生。但是, 唐
代俗讲盛行, 说话似乎一度成了俗讲的附庸。敦煌
遗书中《 唐太宗人冥记》 、 《 前汉刘家太子传》 、 《 韩擒
虎话本》 等本是在俗间讲说的话本, 杂存于各种讲说
佛教故事的变文中, 而如《 伍子肯变文》 、 《 李陵变文》
等讲说历史故事的作品, 却取变文的体例或冠以“ 变
文” 的名题, 都显示人宋以前唐五代很长时期中, 说
话—话本曾被视为俗讲—变文的一种, 随俗讲
—变文一并流传。然而, 即使在俗讲—变文最
受俗众欢迎的兴盛时期, 也有来自 各方面的反对, 乃
至一再遭到朝廷的禁止[9 ], 至南宋王灼作《 碧鸡漫
志 》 , 已 称 “ 至 所 谓 俗 讲 , 则 不 晓 其 意 ’, 了 〔 1 0 ](P 5 2 4 )。 在
这俗讲—变文逐渐式微的过程中, 原被俗讲—
变文裹挟或笼罩的说话—话本重又独立发展, 逐
步占民间讲唱文学中的主导地位;而当初被作为
俗讲—变文内容出现的历史故事也应时蜕变为讲
史的内容和形成新的话本, 《 汉将王陵变》 向说《 汉
书》 话本中陵母故事情节的转化就是在这一过程中
完成的。
从今本《 汉将王陵变》 可以见到后来可能发生这
种转变的文本特征。该篇末“ 汉八年楚灭汉兴王陵
变一铺” 的题记, 应是暗示了俗讲“ 楚灭汉兴” 故事,
不只“ 王陵变一铺” , 而是各种“ 楚灭汉兴” 故事编年
叙述的长篇讲唱。换句话说, 《 汉将王陵变》 只是“ 楚
灭汉兴” 长篇俗讲中的一节, 故其题义当为“ 楚灭汉
兴” “ 汉八年” 之“ 王陵变” 。如果这个推想符合实际,
那么人们常常感到奇怪的唐代盛行的变文, 到了宋
代突然湮没无闻一事, 就可以在其自身演变的方面
得到合理的解释了。即唐五代以来, 特别人宋以后,
持续不断的政治压力, 使俗讲—变文逐渐式微, 有
的不得不改头换面, 融人市井中方兴未艾的说话
—话本, 促进了这一民间文学艺术形式的发展。
“ 楚灭汉兴王陵变” 一类历史题材的俗讲, 也就在这
过程中一变而为“ 今晚讲说《 汉书》 ” 之类的讲史;话
本流传, 相应部分遂成为元末罗贯中《 三国演义》 写
作徐母故事的直接依傍, 而《 汉将王陵变》 则是它在
唐代俗讲—变文中的祖本。
这个事实说明, 宋元话本小说特别是讲史类话
本的发展与唐五代变文有某种承接关系。具体说
来, 宋代讲史话本未必尽为宋人的原创, 有不少可能
是因袭唐代俗讲变文加工改造再创作的作品, 研究
者有必要多加注意唐代俗讲—变文与宋代讲史乃
至与其他话本小说的联系, 使对话本小说史的研究
真正做到上下贯通。这不仅是要把讲史话本与话本
小说的历史向前追溯至唐代佛教俗讲的影响(前辈
学者已有过一些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更关系对讲史
等话本小说历史变迁全过程的描述及其所形成文本
特征的说明。例如, 唐五代俗讲—变文在“ 楚灭汉
兴” 等等故事之外, 是否也有关于三国的俗讲—变
文? 《 三国志平话》 汉家君臣冤报故事的人话是否就
由彼而来? 这自然又不限于变文在话本小说史演进
中作为环节的作用, 可以思考并值得探讨的东西很
多。而在近几十年来古典文学研究常常是株守一家
或限于一体、 一代的情势下, 话本小说研究上溯源流
以对其发展变迁作出新的说明的工作总体上还比较
欠缺;就变文与讲史等话本小说而言, 由于敦煌学与
古代小说学各为专家专门之学, 这二者的关系在长
时期中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从而有关历史的联系
基本上仍在隐晦之中。这是一个有待专家关注的课
题, 本文借《 三国演义》 徐庶归曹故事与俗讲变文《 汉
5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