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出人意料的“ 奇格” , 这就更进一步增强了
小说的艺术吸引力。
1. 有功败垂成的“ 说客” 。 如袁绍“ 欲结东吴
为外应, 共攻曹操” , 派陈震为使, 往“ 说” 江东。
这时孙策正因曹操的谋士郭嘉说他“ 轻而无备,
性急少谋” 而大触其怒, 发誓要兴兵夺取许昌。
陈震的到来, 使他“ 大喜” , 不顾病体, 就要商议
发兵事宜。谁知事情发生了突变, 孙策猝然丧
命。孙权继位, 转而执行“ 勿通袁绍, 且顺曹操”
的方针。于是, 眼看就要成功的陈震, 便成了不
受欢迎的人, 而被有礼貌地驱逐出境。
2. 有“ 说客” 心怀异志, 反而去“ 说” 敌方攻
灭本方的。 袁绍死后, 二子袁谭、 袁尚内讧, 袁谭
派“ 能言之士” 辛毗往曹操处请降, 谋求合击袁
尚。 没想到当时曹操正欲征讨刘表, 于讨袁事犹
豫不定; 袁家的使者辛毗急了, 连忙给曹操分析
形势, 打气鼓劲, 劝他趁机一举将二袁一齐收
拾。 本来满腹狐疑的曹操, 竟被他“ 说” 得心花怒
放道: “ 恨与辛佐治相见之晚也! ”
3. 有用意本不在“ 说” , 而借“ 说” 以达到其
他目的的。曹操南征荆襄时, 明知刘备不会投
降, 却偏要派人去说降刘备。他的真正打算是:
“ 备即不降, 亦可见我爱民之心。 ” 更奇怪的是,
他所派出去的“ 说客” , 竟是“ 身在曹营心在汉” 、
“ 与刘备至厚” 的徐庶。 显然, 这是“ 奸雄” 曹操在
势焰熏天、 踌躇满志之时, 所玩弄的一个颇带滑
稽幽默色彩的外交游戏, 大约也想嘲弄一下光
领俸禄不出主意的徐庶, 借此“ 将” 他一“ 军” , 同
他开一个皮里阳秋般的玩笑。 而徐庶也乐得“ 受
命而行” , 趁机去与刘备、 诸葛亮等“ 共诉旧日之
情” , 并建议刘备等“ 速作行计” 。作者构思的高
妙, 真可谓匪夷所思!
4. 有名为“ 说客” , 而不敢“ 说” , 却“ 改行” 他
干的。 曹操大军进逼长江, 帐下幕宾蒋干自荐到
江东说周瑜来降。去时豪气惊人, 自夸“ 干到江
左, 必要成功” 。 可他一见到周瑜, 应酬话没说两
句, 便立刻“ 愕然” 起来, 忙不迭收起“ 说客” 身
份, 改称“ 特来叙旧” 。接着“ 群英会” 上, 蒋干更
被江东英杰吓得“ 面如土色” , “ 不敢多言” , 一句
“ 说” 辞也迸不出口。勉强住了一夜, 急中生
“ 智” , “ 改行” 干起了偷书信的勾当, 谁知正中了
敌方精心安排的巧计。
5. 有“ 说客” 反给被说者“ 说” 倒的。像鲁肃
三讨荆州, 作者都让诸葛亮给他预置了一个“ 先
将计策安排定, 只等东吴使命来” 的陷阱。 所以,
总是鲁肃刚刚开口说明来意, 就被孔明的一套
花言巧语, 或孔明导演的一幕喜剧, 弄得他“ 缄
口不语” , 甚至连称“ 孔明之言, 怕不有理” , 最后
反倒被哄回去劝“ 说” 自己的主子听凭对方的摆
布。
6. 也有“ 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的“ 说客” 。 如
张松怀揣地理图画, “ 专欲纳款于( 曹)操” , “ 说”
他攻取西川。但此时正逢曹操“ 自破马超回, 傲
睨得志” 之际, “ 先见张松人物猥琐, 五分不喜” ;
又因张松“ 言语不逊” , 揭了自己的短处, 便恼羞
成怒, 将张松“ 乱棒打出” 。张松“ 怏怏空回” , 绕
道荆州, 深感刘备“ 宽仁爱士” , 于是转移嘴力,
“ 披沥肝胆” 地力促刘备进军西川; 回川后, 又
“ 说” 自己的主子刘璋迎刘备入川。
7. 又有欲“ 说” 而不可得的笨嘴“ 说客” 。诸
葛亮兵围陈仓, 魏将郝昭防守严密, 多日难以攻
破。 蜀将靳祥急于立功, 自告奋勇要去说郝昭来
降。靳祥见到郝昭, 刚说“ 有言相告” , 对方便下
了逐客之令。第二次他又去时, 连城也没有让
进, 只无可奈何地在城下叫得几声, 郝昭便“ 拈
弓搭箭” , 将他赶了回去。 靳祥心有余而嘴不利,
只能徒叹奈何。
像这样一些多彩多姿的“ 游说” 活动的描
写, 有的有历史文献依据, 有的纯属作者的艺术
构思。 所有这些, 都大大增强了《 三国演义》 的艺
术魅力。
·3·
陈抱成 《 三国演义》 里的“ 说客” 与“ 辩士”
11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