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6
总是汲汲于找笔杆子为他树碑立传、歌功颂德,诸葛亮却迥然不同,他在
和一位大臣交谈时,语重心长地说: “自今以后,诸人有远虑于国者,但勤
攻吾之阙,责吾之短,则事可定,贼可灭,功可翘足而待矣。 ”如此诚恳认
真的自我批评精神,即使当代的高位者有几人能够具有呢?这和曹操对自
己过失的“一不做,二不休” (如杀戮吕伯奢全家) ,或文过饰非(如误杀
蔡瑁、张允)态度,是多么鲜明的对比!诸葛亮的清正廉洁也是罕见的,
临死前他公布了自己财产的清单: “臣家有桑八百株, 田五十顷, 子孙衣食,
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随身所需,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产。臣死之日,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余财,以负陛下也! ” (第 104 回)当今高位者不是也
该奉为楷模吗?朱先生说: “鲁迅常言中国人的劣根性问题。要论中国人的
劣根性,诸葛亮可谓中间的一段根缘。 ”太冤枉诸葛亮了!鲁迅哀叹的中国
人的劣根性之一是惯于瞒和骗。在《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中,表现这种
劣根性最突出的是奸诈多谋的曹操,诸葛亮则是讲究诚信、心口如一的表
率,如果中国人(首先是高位者)都能向诸葛亮学习,瞒和骗的劣根性就
有望铲除了。
《三国演义》贯穿着以刘汉为正统的观念,把颇有贡献的历史人物曹
操歪曲成了凶残邪恶的文学形象。在艺术上也有一些缺点,鲁迅就曾指出
它“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
近妖” 。不过这些缺陷并不能抹杀《三国演义》在内容上和艺术上的成就。
单就内容来说,论者就曾提出各种理解。有的肯定它“对丑恶现实的不满
和对理想的追求” ,它对“生活斗争的经验和策略”即“智慧”的提供(游
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 ) 。有的赞赏它表现了“非道德的英雄观” ,赞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