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4
山的北伐确实以失败告终了,这主要是敌友我力量对比的结果,后世诗人
所引为憾事的“出师未捷身先死”也是原因之一。朱先生把诸葛亮的六出
祁山判定为“这是一个没落垂死阶级的挣扎,是以错误目的开始,在错误
路线指导下的一场错误的战争,其最后失败是早就注定了的” ,未免太武断
了。诸葛亮北伐曹魏并不是没落垂死阶级对新兴阶级的挑战,因为当时曹
魏的君主曹丕已死,继位的曹睿更加乏善可陈,先后领兵的主帅曹真和司
马懿也不是什么可以代表“先进新兴的政治集团”的文学人物形象。
朱先生斥责诸葛亮“在人格上充分表现为肮脏小人” , “在政治上不讲
什么‘规则’ ,是一路诈去,像‘借荆州’和‘取西川’ ,就都是一种政治
骗局。 ” “诸葛及刘备都是满口仁义而行事不择手段的人。 ”说到政治骗局,
先得明确标准。如果按照“天赋人权”论,并以政权的合理性来自公民授
权为标准,那么中国古代那些宣扬或认可“君权神授” 、 “奉天承运” 、 “替
天行道”的帝王将相们,包括诸葛亮在内,无一例外地都可以视为政治骗
局的导演或参与者。既然无一例外,也就无法区分他们是非善恶的不同了,
这个标准也就失去了作用。如果不是在这个意义上,而是按照古代政治伦
理的“信义”为标准,对诸葛亮的这种指责显然是不符合《三国演义》的
内容的。从第 51-第 53 回的叙写可知,刘备占有荆州并非取自孙吴,而是
在赤壁之战后,从曹兵手中或智取(南郡、荆、襄、桂阳)或攻取(零陵、
武陵、长沙)的。但是孙吴方面却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是孙吴“救了皇
叔(刘备) ” , “所有荆州九郡,合当归于东吴” ,因此多次索讨。诸葛亮基
于结好孙吴的基本方针,采取软磨的策略,承认“暂借荆州” ,以达到既占
领荆州又不至于惹恼孙吴的目的。这怎么能说是政治骗局呢?至于“取西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