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智慧与忠义之间 ——论诸葛亮的“人谋”悲剧
(0 次评价)5401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7 驰,其中充满着悖谬。 这还不算,忠义之绳索又将诸葛亮牢牢束缚于刘备谋臣 兼丞相的位置上,让他眼睁睁地看着用自己的智慧和将士们的鲜血打拼出 来的蜀汉政权走向了衰落,只能在成功的希望破灭之后继续着自己夸父逐 日式的悲剧英雄的无望努力。 三 白帝城托孤时,刘备嘱咐:“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 之主”。不论刘备说的这番话是出于何种目的,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刘备对刘 禅继承遗志完成统一大业的能力并没有信心,知子莫若父。原本已十分渺茫 的统一希望进一步破灭,再加上后主的昏庸愚昧,世事更不可为。 但是诸葛亮义无反顾地担负起辅佐刘禅的重任,他费尽智慧和心力, “安 居平五路”,苦心孤诣地支撑着危局,忠心耿耿地守护着庸碌无能的后主。七 擒孟获后,蜀汉边境得以巩固,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也为了实现自己在隆中 所定的战略计划,诸葛亮决定北伐中原。 北伐之前,诸葛亮谆谆告诫后主“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 要“亲贤臣,远小人”,并做好了各方面的周密部署。但对于战争的结果,他 没有任何把握,只是觉得自己应该这样去做,或者可以说北伐只是他受忠义 驱使的一种惯性行为,是为了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在这场不计 成败利弊的北伐之路上,诸葛亮的智慧形象越来越模糊,而其道德形象却越 来越鲜明高大,北伐的军事意义也越来越被道德意义所掩盖。如果说刘备托 孤前,诸葛亮的形象以智慧为主而兼以忠义的话,那么,托孤之后,诸葛亮的形 象则纯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忠义形象,其智慧的形象则似有而若无了。 尽管如此,诸葛亮所效忠的后主却并不领情,不但没有为他提供一个稳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5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6 03:12 , Processed in 1.27199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