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诸葛亮艺术形象的本质和灵魂
(0 次评价)6722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3 能动性去改变决策诸要素对比关系的有气魄的抉择,连司马懿也说: “诸葛 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 时矣。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确系孔明之知已也。实践证 明,诸葛亮之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的常规决策,导致了孟达之失上 庸,马谡之失街亭, “上庸失而使孔明无进取之望,街亭失而几使孔明无退 足之处矣” (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回评)平生不肯弄险的诸葛亮,却偏 偏碰到了以二千五百军当十五万之众的危险局面。当然, “空城计”表现了 诸葛亮对于实施中的决策进行控制的才能,终于化险为夷,以至成为脍炙 人口的佳话。但退一步想, “平生谨慎,必不弄险”的诸葛亮,却于此处不 得已而行险,充其量亦不过保全首领而已。毛宗岗说: “魏延于午谷之谋, 未尝不善,武侯以为危计而不用,盖逆知天意之不可回,而不欲行险以争 之耳。知天意之不可回.而行险以争之,即争未必胜。争之不胜,而天下 后世乃得以行险之失为我咎矣。惟兢兢然业一至慎之心,出于万全之策, 而终不能回天意于万一,然后可以无憾于人事耳。 ” ( 《三国演义》第九十二 回回评)所谓“知天意之不可回” ,就是缺乏必胜的信心,还是“北让曹操 占天时” 、 “此诚不可与争锋”论的流波,既然如此,他的伐魏,不过尽老 臣之责,一则借以安蜀,一则借以杜幼主之疑而已。所以,他的决策,自 然就要把最低的代价和最小的风险度这两个要素放在首要地位来考虑;对 于效益的大小,只好抱着听其自然的态度。诸葛亮伐魏之无成,乃必然之 事。 遍观《三国演义》关于诸葛亮决策活动的描写,贯串着一个中心:诸 葛亮这一“古今来贤相中第一人”的决策是极为英明正确的。但是,这一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9 01:12 , Processed in 0.470842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