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1
资形势以为制胜之略” ,指出:
且形势者,不可恃者也。荆州之兵利于水,一逾楚塞出宛、洛而气馁
于平陆;
益州之兵利于山,一逾剑阁出泰川而情摇于广野。恃形势,而形势之
外无恃焉,得
则仅保其疆域,矢则只成乎坐困。 ( 《读通鉴论》卷七)
王夫之认为“蜀汉之保有宗社者数十年在此,而卒不能与曹氏争中原
者亦在此矣” 。这是很有道理的。隆中决策曾规划鼎足三分之后, “待天下
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 ,以
图天下,仅只视荆州为一支偏师,已然失其轻重;及一旦荆州丢失,就从
此失去了在中原与曹操争锋的机会,实际上也就失去了统一中国的机会。
“鼎足三分” ,作为一种近期的战略目标,是被诸葛亮实现了,这是他的决
策的胜利;但是,他的决策的种种弱点,又只能达到“三分”的限度,而
无力实现更大的跃进,即“兴汉灭曹”的最终目标
这又是他的悲剧。
白帝城托孤,是诸葛亮决策活动第一阶段的“煞尾” ,又是第二阶段的
“引头” 。后主乃无用之庸人,对诸葛亮事之如父,委以诸事,诸葛亮获得
了他之作为个人决策所应具备的社会条件,即真正唯一决策者的权力。按
理说,他应该更加放开手脚地尽其所欲,以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了。然而,
独掌大权的决策者孔明并没有这样做,他反而变得更加谨慎起来。这当然
是由主客观诸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其中之一是客观形势的逆转。随着荆州战略要地的丢失,和伐吴时有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