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2
在交椅上,将督邮绑在马桩上, “打了一百大棒,身死,分尸六段,将头吊
在北门,将脚吊在四隅角上” 。 《三国演义》在处理这一材料时,不用史实
而采《三国志平话》之说,并改写为:张飞将督邮绑在县衙前马桩上,打
折柳条十几枝。当时刘备并不在场,事发后刘备闻讯赶来,解救了督邮。
一百二十回的《三国演义》 ,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不胜枚举。 《三国演义》
在选材方面有这样三个特点:一是史书无记载,小说便从民间传说中选取
材料;二是《三国志》虽无记载,但其它史传记其事,而民间传说又与其不
完全符合的,小说也采用民间传说;三是《三国志》有记载,而民间传说与
其有背谬的,小说仍采用民间传说。这种面对史实而不顾,注重从民间传
说中选材的做法,就使得《三国演义》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民间传说中的三
国人物故事大写意。
二、思想倾向:顺应民心向背
关于《三国演义》的主题,众说纷纭。但它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却是
学术界公认的。在选材上,小说对蜀汉集团隐恶扬善,而对曹操却“天下
之恶皆归焉” 。在结构上, 《三国志》里《魏书》的篇幅是《蜀书》的三倍,
《蜀书》的篇幅不足《吴书》的三分之二。而《三国演义》却把主要篇幅
让给了蜀汉集团,使之成为矛盾的主导方面。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着力描
写曹操奸诈残暴的一面,使这一形象成了“古往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3]。
作品在集恶于曹操的同时,把刘备塑造成了一个宽厚仁德、惜才爱民的圣
君形象。为了突显他仁德爱民的性格特点,作者不惜把他鞭打督邮的刚正
移给张飞,勇斩蔡阳的英武嫁接给关羽,把博望用兵、权借荆州、敛众拒
险等文韬武略全都归功于孔明。[4]表面看,这似乎是一种隐善的抑笔,实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