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由徐庶与姜维的去留论《三国演义》的价值取向
(0 次评价)4067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4 头此二人置母亲于不顾,只图自己建功立业,纵然功高盖世也不免为后人 非议。但若为了救母而背主,即是“不忠”,同样会落个千古骂名。为了 让二人成为“全忠全孝”的典范,罗贯中对情节的安排可说是费尽苦心。 徐庶临走之时,与刘备推心置腹,昼夜长谈,感伤零涕,难舍难分。临别 时还向刘备表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作为一位谋士, 倘若不能以计献人,其政治生涯无疑等同于已经终结。徐庶救母不惜己身、 忠君不事二主。而姜维归顺蜀国时尚是一位少年,他自幼丧父,与母相依 为命。诸葛亮设下巧计,假意危及其母, “孝”字当头,姜维如何能不救? 又设计使魏人误以为姜维已经投降,连姜维的至友都中计而不能理解他。 如此尴尬境地,姜维百口莫辩,只能“仰天长叹,两眼泪流”。如此忠孝 之臣,魏军浑然不察,其过在谁?彼弃之则吾用之,诸葛亮虽是设计之人, 作为一国军师,在不伤害他人性命的前提下招纳人才也无可非议。而姜维 为报答诸葛亮的知遇之恩,对蜀国也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二人的 品性德操既然无可指责,“忠孝”思想自然得到了成功的宣扬。 在二人的去留过程中,除了体现臣的“忠孝”,罗贯中还不失时机地 表现了君的“仁义”。徐庶出场时高吟了一首诗:“……山谷有贤兮欲投 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表明自己“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的美好愿望,而刘备马上很敏感的意识到这是一位贤才,立即下马邀其同 往商谈,待为上宾。徐庶为了试探刘备,以“的卢马妨主”为故劝其将此 马借与仇怨之人一用。刘备正色道:“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 利己妨人之事,备不敢闻教。”徐庶这才相信“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 民丰足”确是百姓的肺腑之言。后徐庶为救母不得不走,刘备手下纷纷劝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9 14:16 , Processed in 0.69610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