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由徐庶与姜维的去留论《三国演义》的价值取向
(0 次评价)4065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3 识而一直位居上将,被人评价为“一时之仪表”,但当年背魏投蜀的行为 也被曾被人严词谴责过。古人孙盛评价曰:“夫士虽百行,操业万殊,至 于忠孝节义,百行之冠冕也。姜维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违君循利,不 可谓忠;捐亲苟免,不可谓孝;害加旧邦,不可谓义;败不死难,不可谓 节;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御辱之任而致敌丧受,于夫智勇,莫可云 也。凡斯六种,维无一焉。”可说对姜维的行为极为不齿。 而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的描述中完全是另一种景象:在天水一 战中,诸葛亮的计谋几次三番被姜维识破,以致损兵折将狼狈不堪;而赵 云在与之单打独斗之时,对其枪法也是暗自赞叹不已。对于这样一位文武 兼备的人才,诸葛亮极想收为己用,于是设计谎称要攻打冀县。姜维想到 自己的母亲尚留在冀县,带兵前往解救。诸葛亮在此之时,使计令姜维众 叛亲离,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然后乘势劝说姜维归降。姜维见诸葛亮又 待人宽厚足智多谋,想到刘备又是仁慈之君,深得人民爱戴,于是欣然归 顺。 作为历史演义小说,对部分史实作艺术化处理无可厚非,但仔细品味 罗贯中对此二人事迹的改动,将二人的叙述与史书相比较,再将《三国演 义》其他各处与史实不符之处都结合起来分析,显然,《三国演义》的价 值取向是以道德伦理为尺度的。 罗贯中在徐庶与姜维的去留过程中,都突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就是他们的母亲。若不是徐母被挟,徐庶决不会走;若不是姜母被困,姜 维也决不会留。在封建伦理道德中,“孝”的地位可说是金字塔的尖顶, 上至君臣,下至百姓,莫不顶礼膜拜。“忠孝自古难两全”,如果危急关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8 02:07 , Processed in 0.83296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