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天下之志,而所用得人,又非老瞒可议。惟昭烈汉室之胄,结义桃园,三
顾草庐,君臣契合,辅成大业,亦理所当然。其最尚者,孔明之忠,昭如
日星,古今仰之,而关张之义,尤宜尚也。其他得失,彰彰可考,遗芳遗
臭,在人贤与不贤,君子小人,义与利之间而已。 ”从刘备、孔明、关张三
点切入,较准确地领悟了罗贯中欲演之“义” ,兹分别论述于后:
1、 “昭烈汉室之胄,结义桃园,三顾草庐,君臣契合,辅成大业,亦
理所当然” 。
“废献帝曹丕篡汉”一回,叙贾诩、华歆、王朗逼献帝以山川社稷禅
与魏王,王朗曰: “自古以来,有兴必有废,有盛必有衰,岂有不亡之道?
安有不败之家?陛下汉朝相传四百馀年, 气运已极, 不可自执迷而惹祸也。 ”
无情地道出了历史推移的严酷法则。在那“汉室不可复业”的当口,谁是
能够担当国家重兴之任的“有道之君”?乃是所有“义”中最大的“义” 。
罗贯中的答案则是非刘备莫属。这并非因为他是所谓的“正统” 。刘备虽七
弯八拐勉强算是“皇叔” ,比起刘表、刘璋来都要疏远得多;况他以“贩履
织席为业” ,早已降落到社会的底层。舌战群儒时,陆公纪就以“刘豫州虽
中山靖王苗裔,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履之庸夫”相讥,孔明却坦然
答道: “昔汉高祖皇帝起身乃泗上亭长,宽宏大度,重用文武而开大汉洪基
四百馀季。至于吾主,纵非刘氏宗亲,仁慈忠孝,天下共知,胜如曹操万
倍,岂以织席贩履为辱乎?汝小儿之见,不足共高士言之。 ”在刘备“仁慈
忠孝”诸美德中,最令人称道的是爱民。 “刘玄德败走江陵”一回,叙曹操
来攻樊城,不得已弃之,新野、樊城百姓扶老携幼,滚滚渡江,玄德大恸
曰: “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 ”及抵襄阳,两军在城下混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