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演义文体的典范
(0 次评价)7169 人阅读0 次下载
8 义〉序》 ,中曰: “闲居无聊,偶阅《西汉》卷,见其间多牵强附会,支离 鄙俚,未足以发明楚汉故事,遂因略以致详,考史以广义。越岁,编次成 书。言虽俗而不失正,义虽浅而不乖于理。……使刘项之强弱,楚汉之兴 亡,一展卷而悉在目中。 ” “发明楚汉故事” ,乃“演”也; “刘项之强弱, 楚汉之兴亡”之理,即“义”也。梦藏道人《 〈三国志演义〉序》曰: “罗 贯中氏取其书演之,更六十五篇为百二十回。合则联珠,分则辨物,实有 意旨,不发跃如。其必杂以街巷之谭者,正欲愚夫愚妇,共晓共畅人与是 非之公。 ” “实有意旨” , “是非之公”云云,强调的也是“义” 。黄人《小说 小话》谓: “历史小说,当以旧有之《三国志演义》 、 《隋唐演义》及新译之 《金塔剖尸记》 、 《火山报仇录》等为正格。 ”他指责那些“历史不成历史, 小说不成小说”的低劣之作道: “谓将供观者之记忆乎?则不如直览史文之 简要也;谓将使观者易解乎?则头绪纷繁,事虽显而意仍晦也。或曰: ‘彼 所谓演义者耳,毋苛求也。 ’曰: ‘演义者,恐其义之晦塞无味,而为之点 缀,为之斡旋也,兹则演词而已,演式而已,何演义之足云! ’ ”[11]更是将 “演义”定位在“意”与“义”的层面上,并与“演词” 、 “演式”明确划 清了界限。 罗贯中的高明之处在于,既将阐发《三国志》蕴含的“义”作为目标, 又并非简单地重复史书的陈旧观念;既纠正了《平话》 “言辞鄙谬,又失之 于野”的偏颇, “同时又并没有离开民间过远” 。他将史书“演”为“陈叙 百年,该括万事”的小说,真正要突出的是自己欲抒发之“义” 。庸愚子说: “曹瞒虽有远图,而志不在社稷,假忠欺世,卒为身谋,虽得之,必失之, 万古奸贼,仅能逃其不杀而已,固不足论。孙权父子,虎视江东,固有取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6 03:32 , Processed in 1.49712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