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演义文体的典范
(0 次评价)7184 人阅读0 次下载
16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 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 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 结毦,时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 “明将军当复有 远志,但结毦而已邪! ”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 “是何言与!我 聊以忘忧耳。 ”亮遂言曰: “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 “不及。 ” 亮又曰: “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 “亦不如。 ”曰: “今皆不及,而将军 之众不过数千人, 以此待敌, 得无非计乎! ” 备曰: “我亦愁之, 当若之何?” 亮曰: “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 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 ”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 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臣松之以为: 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 事” ,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 可怪。 “闻见异辞,各生彼此” ,正是史书载录的偏差或失实的反映,并不值 得惊异。 《魏略》言诸葛亮主动“北行见备” ,而非刘备之三顾茅庐, 《九州 春秋》所言亦如之,可见还不是一条孤证。 《魏略》对于会见过程的记述, 详载双方答问之辞,亦比《三国志》来得具体,裴松之仅以《出师表》自 言“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为据,断定“非亮诣备” ,反倒有些缺乏说服力。 但罗贯中没有理睬《魏略》这种材料,因为如果依了它,诸葛亮就不是淡 泊宁静的“闲云野鹤” ,刘备也就不是求贤若渴的明君,没有了脍炙人口的 三顾茅庐, 《三国演义》就将失去应有的韵味。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8 02:13 , Processed in 0.46259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