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演义文体的典范
(0 次评价)7175 人阅读0 次下载
11 拯民水火的抉择;经历了从对曹操、孙权等强者的摒弃,到对处于劣势的 刘备的拥戴的抉择。据《蜀记》载,晋初之士大夫“多讥亮托身非所” ,而 诸葛亮的亮色,恰在于此。演义谓诸葛亮与博陵崔州平、颖川石广元、汝 南孟公威并徐元直为密友,常一处学业,此四人务于精熟,惟孔明独观其 大略。曾谓四人曰: “汝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 ”众问其志若何,但笑 而不答。裴松之《三国志·诸葛亮传》注以为: “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 志气所存,既已定于其始矣。若使游步中华,骋其龙光,岂夫多士所能沈 翳哉。委质魏氏,展其器能,诚非陈长文、司马仲达所能颉颃,而况于馀 哉;苟不患功业不就,道之不行,虽志恢宇宙,终不北向者,盖以权御已 移,汉祚将倾,方将翊赞宗杰,以兴微继绝克复为己任故也。 ”以诸葛亮之 才略,若追求个人功业,委质魏氏,投靠东吴,皆可展其器能;然他方以 管仲、乐毅自命,以兴微继绝为己任,在刘备极为困顿的时候,看中他是 寄托理想的明主,毅然决然地担当起辅佐的重任。这种对于个人的去就即 人生道路的正确抉择,是诸葛亮赢得民众、尤其是历代文人尊敬的根本原 因。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是多数文人景慕的人品。而一旦寻觅到 信仰之所在,又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该是多么的崇高。正如 毛宗岗《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回评所说: “先生不但知伐魏之无成、出师 之不利,而又逆知其身之必死于是役也。以汉、贼不两立之故,而至于败 亦不惜,钝亦不惜,即死亦不惜。呜呼,先生真大汉忠臣者。文天祥《正 气歌》曰: ‘或为《出师表》 ,鬼神泣壮烈’ ,殆于后一篇而愈见之。 ’ ”在历 史小说史上,诸葛亮形象出现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 “兴废争战”云云,既 有“兴废” ,又有“争战” ,不可或缺。而“争战”二字,倒过来就是“战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7 00:17 , Processed in 0.93646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