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沉潜《三国》,探求真知
(0 次评价)16127 人阅读0 次下载
2 表学术随笔、札记、鉴赏文章 230 余篇,其中关于《三国演义》的大约 160 篇。可以说,是《三国演义》那丰厚的思想内涵、强大的艺术魅力、深广 的文化价值使我乐于为之上下求索。 回顾我的《三国》研究历程,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努力。 一、精心校理《三国》版本 在我的《三国》研究成果中,最具特色,最富创新意义,最有生命力 的,我自己认为是以《校理本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几种《三国》整理本。 它们是: 《校理本三国演义》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 年 2 月第 1 版,凤凰出版 社 2009 年 6 月出版的《三国演义》 (名家批注图文本)系其修订本; 毛本《三国演义》整理本,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2 年 8 月第 1 版; 嘉靖壬午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整理本,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3 年 5 月 第 1 版,文汇出版社 2008 年 4 月出版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校注本系其修 订本; 《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整理本,巴蜀书社 1993 年 11 月第 1 版; 《三国演义》评点本(正文亦经精心整理) ,山西古籍出版社 1995 年 4 月第 1 版。 这些整理本,被学界同行称为“沈本《三国》 ” 。 那么, “沈本《三国》 ”是怎样成就的呢? 自 1981 年开始系统研究《三国演义》以后,在反复研读的过程中,我 陆续发现了书中的一些错误。例如:张飞本字“益德” , 《演义》却误为“翼 德” ;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官至行都护、卫将军, 《演义》却误为“行军护卫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27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3 23:38 , Processed in 0.43830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