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沉潜《三国》,探求真知
(0 次评价)17258 人阅读0 次下载
14 结合,是古典主义的。 1996 年,在为李保均教授主编的《明清小说比较研究》一书撰写的第 二章《明清历史演义小说比较研究》中,我指出: “在创作方法上, 《三国 演义》既不属于今天所说的现实主义,也不属于今天所说的浪漫主义,而 是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情调、传奇色彩的结合。 ” 在 1999 年出版的《罗贯中和〈三国演义〉 》一书中,我重申了这一观 点○13。 此后,我进一步深入思考,于 2006 年发表《现实精神·浪漫情调·传 奇色彩——论〈三国演义〉的创作方法》一文○14,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其一,既是现实的,又是传奇的。一般认为,作为一种文艺思潮,现 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成熟于十九世纪的欧洲。然而,作为一种基本的创作态 度、创作方法,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精神很早就出现于不同国家、不 同民族的文学创作中。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由于生存环境和民族性格的 原因,现实主义长期居于主流地位;同时,中国文学很早便形成了“好奇” 的审美心理,以“奇”为美,以“奇”为胜。在小说、戏曲等非正统文学 中,人们更追求“奇事” 、 “奇人” 、 “奇情” 。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时, 一方面以综观天下、悲悯苍生的博大胸怀,直面历史,努力寻绎汉末三国 时期的治乱兴亡之道,表现出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另一方面,他又竭力 突出和渲染那个时代的奇人、奇才、奇事、奇遇、奇谋、奇功,使作品洋 溢着浓郁的传奇氛围,全书也就成为“既是现实的,又是传奇的”这样一 部奇书。 其二,以传奇眼光看人物。以诸葛亮形象为例。罗贯中写作《三国演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6-27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5160554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7-7 19:46 , Processed in 0.56060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