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结合,是古典主义的。
1996 年,在为李保均教授主编的《明清小说比较研究》一书撰写的第
二章《明清历史演义小说比较研究》中,我指出: “在创作方法上, 《三国
演义》既不属于今天所说的现实主义,也不属于今天所说的浪漫主义,而
是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情调、传奇色彩的结合。 ”
在 1999 年出版的《罗贯中和〈三国演义〉 》一书中,我重申了这一观
点○13。
此后,我进一步深入思考,于 2006 年发表《现实精神·浪漫情调·传
奇色彩——论〈三国演义〉的创作方法》一文○14,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其一,既是现实的,又是传奇的。一般认为,作为一种文艺思潮,现
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成熟于十九世纪的欧洲。然而,作为一种基本的创作态
度、创作方法,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精神很早就出现于不同国家、不
同民族的文学创作中。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由于生存环境和民族性格的
原因,现实主义长期居于主流地位;同时,中国文学很早便形成了“好奇”
的审美心理,以“奇”为美,以“奇”为胜。在小说、戏曲等非正统文学
中,人们更追求“奇事” 、 “奇人” 、 “奇情” 。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时,
一方面以综观天下、悲悯苍生的博大胸怀,直面历史,努力寻绎汉末三国
时期的治乱兴亡之道,表现出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另一方面,他又竭力
突出和渲染那个时代的奇人、奇才、奇事、奇遇、奇谋、奇功,使作品洋
溢着浓郁的传奇氛围,全书也就成为“既是现实的,又是传奇的”这样一
部奇书。
其二,以传奇眼光看人物。以诸葛亮形象为例。罗贯中写作《三国演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