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3
(P734)一处是孔明六出祁山为激魏军出战,派使者送妇人衣给司马懿时,
司马懿问使者孔明日常生活与工作状况,使者谓: “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
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 ”主簿杨颙曾劝孔明“为治有体,
上下不可相侵” : “今丞相亲理细事,汉流终日,岂不劳乎?”孔明泣曰:
“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唯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 ”[3](P88)政
事无论大小,孔明皆亲历亲为,收到的政治效果非常明显: “两川之民,忻
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3](P734)国富民乐政治局面的出现,
很好的弥补了刘禅不堪为政之拙。
3.矢志不移执行先主遗愿。孔明之忠,最主要的体现在忠于刘备克服
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上。为实现这一政治目标,他制定了“三步走”的
战略决策:第一步平南蛮;第二步定中原;第三步灭孙吴,三步如逐一成
功,则汉室可重兴。第一步关系着战略全局。诸葛亮五擒孟获前,因军士
误饮毒水,到伏波庙祈祷时吐露心声: “欲待南方既平,然后伐魏吞吴,重
安汉室。 ” [3] (P755) 当孔明被土人告知蛮方地理之险况后, 不禁悲叹: “如
此则蛮方不可平矣。蛮方不平,安能并吞吴、魏,再兴汉室?有负先帝托
孤之重,生不如死也! ”[3](P756)正因平蛮在他既定的战略全局上是至
关重要的第一步棋,所以他坚持亲率大军,深入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
历尽千辛万苦七擒孟获,终于使其彻底心服而不再为乱。南方既定,诸葛
亮遂决定北伐中原。他深知曹魏强大、伐之非易,但是一为蜀汉大局,二
为先帝遗愿,他必须北伐: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
讨贼也。……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3](P826)诸葛亮六出祁山,
亲冒矢石、殚精竭虑,终于积劳成疾。临死以“不能再讨贼”为憾事,是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