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一键登录:

试论《三国演义》之“义”
(0 次评价)5209 人阅读0 次下载
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4 因为他预感从此以后,第二步战略方针将难付诸实施,如此则遑论其他。 所以他在给后主遗表中,表达自己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遗憾: “兴师北伐,未 获成功;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不及终事陛下,饮恨无穷! ”[3](P892) 诸葛亮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方式践履了他对刘备许下的诺言——尽忠 贞之节,继之以死。 二、志同道合、誓同生死——信义 《三国演义》充满着波谲云诡的策谋与争战:政治集团之间、属主与 臣下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几乎毫无诚信可言。因 此,刘、关、张之间彼此的忠诚守信之义更显弥足珍贵。三人之间的信义 是全书着力表现的内容之一,它是蜀汉集团创业成败的关键。 “信义”的精 神内核,是三人“桃园结义”时的誓词: “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 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3](P5)它讲究的是志同道合、 同甘苦、共存亡,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秉性各异却彼此信服。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性格各异。刘备性 宽和寡语,城府颇深;关羽为人刚而自矜、忠勇正直;张飞刚肠直性、憨 厚朴野。三人从结义起事起,遇事同心,彼此信服。如在破黄巾救董卓后, 董卓因三人为白衣而不为礼,张飞大怒,便要杀董卓泄愤。刘备关羽赶忙 以不可擅杀朝廷命官之由劝止。张飞遂听二人之劝,三人连夜引军离开。 意见不一致,却能去异求同:张飞放弃杀董,刘备关羽放弃现有的栖身之 地,选择与张飞一起离开。张飞以一人之见服从二人之劝,是少数服从多 数。再如刘备因破黄巾军功,除授定州中山府安西县尉后,因督邮无礼, 张飞和关羽皆欲杀之,刘备劝止。最终结果是张飞、关羽听从刘备之意饶

打分:

0 星

用户评论:

三国艺苑
于 2017-07-04 上传
畅读榜

小黑屋|三国艺苑 ( 鲁ICP备2023037446号

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24号

GMT+8, 2025-4-19 14:03 , Processed in 0.65755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