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49
宽容,哪怕是象荀彧叔侄那样最受信任、做出最突出贡献的人也决不宽恕。
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了曹操在入仕之初,为什么就坚决果断地对“犯禁”
的蹇硕之叔施行了那么严厉的制裁措施;这其中原由除了他明说的想证明
自己并非平庸无能外,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不便明说的原因,那就是对
自己家庭的忌讳与规避,他正是企图借在别人看来显得公正无私、铁面无
情的行为,来表明和证明自己与那个不光彩的家庭的距离与区别。说到底,
这还是在“烙印”的潜在影响下,一种自卑心理在反抗,还是已植于心底
的自卑情结在作怪。因此,过分自尊心理实际是对“烙印”的潜在影响即
自卑心理而产生的一种报复性心理。当然,这种潜在的烙印影响决不仅仅
限于这两方面,做为一种“社会存在” ,它会长久地、隐秘地作用于曹操的
一生及其方方面面。
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曹操形象?
首先,是时代的需要。任何文学作品都是为政治服务的,那种单纯地
讲人性,为艺术而艺术,唯美主义的文学作品都是骗人的,也是不存在的;
试问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有哪一部是这样的作品呢?《三国演义》不仅
不是,而且是非常自觉地、主动地为当时的政治服务。 《三国演义》中所塑
造的曹操形象就是如此。本来在现实社会中,对曹操的功过是非的评价就
是变化不定的,比如因西晋司马氏取代魏,而魏是“受禅”于汉而成正统
的,所以“帝魏寇蜀” ;而到了东晋,同是司马氏,因其“偏安江左” ,其
形势类似于蜀汉,因而就“尊刘贬曹” ;唐代尊魏为正统,唐太宗李世民写
过一篇《祭魏太祖文》 ,对曹操大加赞颂,称曹操是“哲人” ;北宋也以曹
魏为正统, 宋真宗下令重修亳州祭祀曹操的庙宇, 并让著名学者穆修撰 《亳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