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43
操令杖杀于狱中。前后对比,何其鲜明。其实,对曹操来说,封公封王,
都不是最重要的,他随时都可以代汉帝而为君,何况公、王乎?他以不代
汉帝称君为底线,当别人再三劝谏他“代汉帝自立”的时候,他一再明确
心迹,决不为之;但当别人劝谏他封公、封王,他未表示拒绝;因为封公、
封王,对他来说不仅是表面的名誉和荣誉问题,而更是对他的能力、功绩
的评判与肯定。在能够进一步肯定和提升自身价值时,在能够对其能力、
功绩进一步肯定和评判时,他不允许别人阻碍或置疑;即使象荀攸叔侄那
样受他信任、重用的人也不允许。归根结底,还是强烈的自尊心理在作怪。
谁敢 “婴鳞” , 谁必遭杀身之祸。 婴鳞即触犯逆鳞, 指龙的喉下有逆鳞径尺,
若有人婴之(触犯) ,则必杀人。韩非子在《说难》中说: “人主亦有逆鳞,
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
表现之三:自尊心理与逆反心理是相辅相成的,有时强烈的自尊心理
会演变成强烈的逆反心理。曹操在错杀死吕伯奢全家八口人之后,又路遇
吕伯奢本人而杀之,并说出一句惊世骇俗、流传千古的名言:宁教我负天
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如果脱离开当时环境,脱离开当时语境,孤立地、单独地去分析、去
评判这句话,无疑是一句十分凶狠、恶毒的话,是表明其极端自私、极其
残忍无情的话。然而事实并不如此。
首先,曹操是在被追捕途中,画图悬赏缉拿,且又在中牟县就被陈宫
认出并抓获;因而当时有高度警惕、紧张的心理,有多疑、敏感的神经,
是在情理中事;错杀吕家八口人,就是因此而造成,这事陈宫也一起参与
了;后又杀吕伯奢本人,曹操的主观揣测: “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