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42
己内部人对他的能力、功绩提出置疑或否定。你尽可以在其他方面,比方
对敌的战略、战术上,提出尖锐的批评意见,但就是在如何评价他的能力、
功绩上,不能有丝毫的怀疑或否定。这是他的“逆鳞”之处。如有“婴鳞” ,
当然会引起他的强烈反应。这就是为什么在“封公” 、 “封王”的事情上,
他如此敏感而绝情。建安十七年(212 年)长史董昭进言: “自古以来,人
臣未有如丞相之功者,虽周公、吕望,莫可及也。栉风沭雨,三十余年,
扫荡群凶,与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岂可与诸臣宰同列乎?合受魏公之
位,加九锡以彰功德。 ” (第六十一回)这其中不乏阿谀奉迎之词,但所言
亦非不是事实。侍中荀彧当即反对,曹操闻悉勃然变色。后曹操送他一空
食盒,荀彧会其意,服毒自杀。封魏公后三年(216 年)文武众官又皆议
立曹操为魏王,先是中书令荀攸谏阻,为曹所怒,荀攸“忧愤成疾,卧病
十数日而卒” 。后又崔琰谏阻。崔琰非一般人,他是在曹操击灭袁绍后,令
人遍访冀州名士时召纳的。当时就任命他为本州别驾从事,并颇为兴奋地
对他说: “昨按本州户籍,共计三十万众,可谓大州。 ”这是曹操在继灭吕
布、袁术之后,又以七万对七十万的悬殊兵力战胜在政治、军事、经济等
方面都比他强大得多的北方最大军阀袁绍,从此一举平定占大半个中国的
北方,此时的曹操其喜悦、兴奋的心情可想而知。但崔琰却责以在九州幅
裂,冀民暴骨原野的情况下, “不急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先计较户籍,
岂本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其态度之庄重、严肃,其语气之坦率、冷峻,
其责问之切中要害,在当时的情势之下,确非一般人所能接受,然而“操
闻言,改容谢之,待为上宾” (第三十三回) 。但当崔琰对众文武议立曹操
为魏王“力言不可”的时候, “操大怒,收琰下狱问之” ,崔琰在狱中大骂,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