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1
家族,他托词辞职回乡, “欲春夏读书,秋冬射猎,以待天下清平,方出仕
耳。 ”然而国家多事,边塞诸侯谋反,黄巾军风起云涌,遂被朝廷征召为典
军校尉, “遂更其意,专欲为国家讨贼立功。 ”此时最大愿望是做个“征西
将军” , “图死后得题墓道曰: ‘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 ,平生愿足矣” (第
五十六回) 。之后,南征北战,东讨西杀,基本荡平群雄,随之也升迁为丞
相。老子说: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曹操是属于“自知者明”之人,他
深知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已达顶点, “人臣之贵已极,又复何望哉?”这恰好
说明和证明了为什么当时只有他才是如史学家陈寿所说的“非常之人,超
世之杰” 。
其次,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便成为全社
会的统治思想,博学多闻的曹操不能不深受其影响,尤其在道德观念、礼
仪规范等方面,以儒家教诲来约束、要求自己。病逝前,孙权致信愿俯首
称臣, 属下也乘机再次劝谏 “顺天应人, 早正大位” , 他又一次明确宣布 “苟
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 ”他常用齐桓公、晋文公、燕国大将乐毅、秦国
大将蒙恬等人的典型事例来警诫自己,甚至当读到有关他们的书时, “未尝
不怆然流涕” 。另一方面,他又严格自律,知恩图报。他说,从祖父到本人,
祖孙三代都很受信任,担任重要的官职,连同子桓(曹丕)兄弟这一代,
都超过三代了,如此累世隆恩,我怎么敢有“不逊之志”呢?
第三,曹操不仅有明确的分辨是非的能力,而且也有清醒的政治头脑,
能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准确判断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
什么不能做。比如冀州刺史王芬等人要谋废灵帝,立合肥侯,曹操当即拒
之,并告诫他们说: “夫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古人有权成败,计轻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