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艺苑
www.sanguocn.com
10
孀们今后也只能“自食其力、自谋生计”了。按说在诀别人生之际,遗嘱
同时也是最能袒露无遗的心声,是无须再讲什么策略和隐衷的;想曹操也
该如此吧?曹操也确实如此,你看,他 “又遗命于彰德府武城外,设立疑
冢七十二” ,原因是“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 ” (第七十八
回)
从上述几点看来,曹操不是没有条件和能力篡汉称帝,而是从根本上
就不打算篡汉称帝;不管是敌方的秽言诬陷也好,或是下属的真心劝谏也
好,还是不明真相的人“妄相忖度”也好,他始终不为所动,始终抱定一
个宗旨:奉汉天子为帝,对汉帝称臣。因此,将曹操说成是企图篡汉称帝
的“奸邪篡逆”之人,显然是不妥的;从“奸雄”这一概念出发,附加在
他身上的种种言词,不是虚妄加之,就是着意贬之,或是借故辱之,总之
是不实之词。
曹操为什么不篡汉称帝?
曹操虽有条件和能力,但始终不篡汉称帝,究竟为什么?这当然要引
起人们的疑问。
首先,曹操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但他不是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人生的
终极目标,而是有一个逐步的变化过程;并且他异于常人的聪明之处,就
在于能在“临界点”戛然而止,没有“得陇望蜀”之欲。举孝廉时才 20 岁,
因担心自己年青,又不是“清流” 、 “处士”出身,怕被别人看不起,只想
做一个地方官,用自己政治教化的显著政绩,来确立自己的形象和威望。
这一点他任济南相时做到了,但其中也得罪了不少权贵和宦官。为避祸及
打分:
0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