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
第九辑
构形式美的客观依据。在他看来,结构的断、连、犯、避、曲、直是刻
划人物性格和 鉴赏的审美需要。这种观澜索源的精神 是难能可贵
的。而他提出的
“古事所传
,天然有此等波澜,天然有此等层折,以
成绝世妙文
”
(
?读法》
)的理论则使其探索更 进了
一步
。
二十八
回刘备脱离袁绍,三十回袁绍再攻曹操,二十九回忽然夹叙东吴之
事
,突兀如天外奇峰飞来
,毛氏究其原因
:
“事
既变,叙事之文亦变
矣。
”
(二十九回)
一百十一
回评中阐述更为精辟。他说
“姜
维
一伐
中
原之后,
间之以丁奉破魏之事,
二伐之后又间以文鸯反魏之事,
而三伐、
四伐更无他事以间之。
”
为何作此安排呢?毛宗岗分析:
“
牛头山之战全乎败者也,铁笼山之战,初胜而终败者也,洮西之
战,则全乎胜者也,不全乎胜,则士气沮
;全乎胜
,则士气锐,锐则 可
以及锋而用焉。此四伐之师所以继三伐而即出与?
”
这里好象是在
分析战势,然而却闪射着思辨的光芒。这就是毛宗岗已经认识到
小说的结构是以生活逻辑为其依据的
。
当然,
毛宗岗没有提出明
确的理论概念,但我们又何尝不可作理论的引申呢?
在小说理论中
,提出这样闪射着唯物辩证法光芒的美学见解,
毛宗岗堪称佼 佼者。筚路蓝缕地 开创了评点派的李卓吾评点了不
少小说,其旨是在
“夺他
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
”
,?机锋锐利,直
刺道教的虚伪,思想性颇强。然而,他不重视艺术形式美的剖析,
对此课题亦未曾作出完备的论述
。同样,金圣叹的评点虽
“晰毛
辩
发,穷幽探微
”
(李渔语),艺术价值较高,但由于他把艺术的探头
较多地指于人物形象分 析
,在情节结构方面虽有所涉,但因其片
面地强调作家在创 作构思中的主观作用
,故以为结构的曲折变化
“盖
是耐庵墨兵入阵纵横入变耳。
”?
显 而易见,金圣叹的这些认识
比之毛宗岗逊色多 矣。
毫无疑问,毛宗岗提出前述观点时更多地考虑到题材性质对
艺术加工、艺术概括的规定性。是针对历史小说的特殊艺术规律
所作 的理论建树
。
他在《读法》中就明确 指出
“叙一定之
事,不容改
打分:
0 星